办好“关键小事”,绘就民生“幸福图景”
八十六团洪桥社区的居民跳起欢快的舞蹈(资料图片)。吕羡林 摄
如何满足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要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要体现在日常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上。
如何实现“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
要补齐民生短板,兜牢民生底线,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职工群众心坎上。
这是五师八十六团在抓民生促发展工作中做出的回答。
深秋时节,走进博尔塔拉河岸边的八十六团,感受该团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用情用力,努力书写让职工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
打开水龙头,“幸福”流出来
11月5日,八十六团十五连职工杨喜芝计划当天要去用新麦子磨面。“马上立冬了,准备用新面包顿饺子。”杨喜芝笑着说。
今年,杨喜芝家的院子里,种着白菜、萝卜,还有一小畦菠菜。她家今年菜种得比往年多,“因为有水了,所以就把院子全种满了。”
今年6月15日,建在八十六团十五连的心连心自来水厂通水后,实现了自来水24小时供应。
自来水厂建设项目,是八十六团南区供水保障工程建设项目的内容之一,该项目使用的是湖北省对口援疆资金。项目建成后,不仅是十五连,在八十六团南区的二连、六连、十四连、十八连和二十一连的近2000户居民,全部实现了自来水24小时供应。
以前,水源条件先天不足影响着八十六团南区这6个连队居民的生活。因为地势等原因,一到夏季,部分居民家中自来水供应受限,甚至在最困难时,只能去远处拉水回来吃。
前几年职工群众只有在农忙时才会选择在连队居住,所以夏季生活用水不便,大家想想办法基本都能克服。
认真统计起来,真正在夏季里完全用不上水的,并没有多少户。那么,850万元援疆资金要不要投入这个项目里?
八十六团党委的回答是:要!
这6个连队有6万亩耕地,具有光热和地理优势的八十六团十八连,种植的葡萄每年都是五师双河市最早成熟的,千余名职工群众,在这片土地上倾心耕种、孕育希望。实施供水保障工程建设项目,不仅解决了当下的难题,而且为明天更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八十六团十五连以前被叫作“红柳滩”,是该团南区6个连队里水质最好的地方,项目实施中,该团将自来水厂和新建机井的位置选在了十五连。水厂开业那天,十五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杜海明站在人群里,听身边的职工群众议论。
“你知道吗?‘心连心’这个名字听说是团党委开会定下来的!”
“这个名字起得好……”
杜海明听后也咧嘴一笑,真是起得好!
水是生命之源,饮水安全是民生大计。今年,八十六团又实施了北区供暖供水排水管网建设项目,总投资2400万元,其中改造给水管网6293米、排水管网7986米。杨喜芝说:“等到北区改造完,对于像我们这样两边都有房子的人来说,无论在哪里住,用水都是越来越方便了。”她打开自家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啦啦”地流淌出来。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生工程成为民心工程,就是做到职工群众心坎里去了。
每亩地多收了100公斤
这几天,八十六团十四连职工申宗伦心里可美了,藏不住的笑顺着他的嘴角往外溢。
今年,他家的棉花单产达到480公斤。虽然比起别人家不算高产,可是比起他家往年,那可是高出了100公斤。
申宗伦是个种地的“老把式”了,人也勤快,下地比别人下得早、下得次数多,年年看他的棉花,长势都不错,可是一到收获,总是差强人意。平均就在380公斤左右。
为啥?水肥运用不到位。
申宗伦是不懂技术吗?
不是因为技术,是因为他家的地,西高东低,可是连队灌溉用的主管道正架在东边。肥随水走,水到不了的地方,自然缺肥。
2020年,八十六团在十四连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工程,一次性改造了1万亩土地,创下了历年来改造面积之最。
十四连一共有1.2万亩耕地,这次改造,对连队发展意义重大。
其中的一项改造内容,就是重新布局了供水管道,将主管道从东边改到了西边,而且将主管道由原来的2条增加到了8条。
2023年,申宗伦家的棉花单产突破了420公斤。当年,他就买了套新楼房。没想到今年平均亩产480公斤,申宗伦真是乐坏了。不仅是申宗伦家,连队其他职工种植的棉花单产较往年都有了提高。
高标准农田改造,不仅仅是水利设施的更新,还对农田内的道路进行了修缮。“原来农田道路车到不了井房跟前,如今修了条800米长、5米宽的道路,车能开到井房跟前,运肥、加水更方便了。”八十六团十四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李建军说,“从去年到今年,连队里又增加了20多辆小型农用车,拉肥料、打药都能用。”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也是一把最重要的尺子。民生连着发展,抓民生也是抓发展。要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坚持“民生为大”正是其中的重要密码。
比礼物更深沉的,是浓浓的情意
翻看八十六团近两年实施的民生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统工程八十六团洪桥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含幼儿园配套设施)”这个项目名称格外吸引人。
洪桥社区地处八十六团与博乐市的城乡接合部,新建的商铺、小区众多,居民近5000人。在这里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统工程”,就是要让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幸福生活蒸蒸日上。
洪桥社区2020年成立时,这里环境脏、道路破,新建成的小区入住率只有30%,商铺只有30多家。
2021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统工程”开始实施,洪桥社区党支部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许波说,这个项目要先从改善商铺周边环境入手,为经济发展助力。
在福宁小区A区和B区之间的沿街商铺前,规划建设了80个停车位,改善了商铺经营环境。
在福宁小区里建起了文化长廊,大大小小60块版面定期更换内容,政策宣传、便民服务、各类信息、好人好事……
漂亮的长廊,成了小区里的一道风景,更成了各类信息的集中交换地。许波会时不时地来这里听听看看,能听到居民家里的大事小情,还能收集到大家各类意见诉求。
如今,福宁小区的入住率达到90%,商铺已经有207家。
洪桥社区里生活着多个民族的居民。社区不断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打造志愿服务矩阵。在洪桥社区三楼,建起了“民族团结一家亲”阵地,经常性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还设置了心理疏导室,社区“两委”成员、居民中的热心人,化身“知心大哥大姐”,帮助居民解决小烦恼;在福宁小区里还设置了老年活动室,老年人在这里休闲娱乐,其乐融融……
团结和谐的氛围,也吸引了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商铺经营者谢合克里木,在国庆节前准备了20份慰问品,请社区帮忙送给有困难的居民。面粉、大米、清油还有20公斤牛骨头,东西沉甸甸的,比这礼物更加深沉的,是一份浓浓的情意。
居民张得强是个热心人,在八十六团四连从事农业种植。他的邻居是阿满塔依·那克斯别克,每当自家的地里有活干时,他总是第一个想到阿满塔依·那克斯别克。时间长了,交往多了,两人的感情越来越好,成了好兄弟。他们两家,如今是洪桥社区里的民族团结典型示范户。
热热闹闹的文体活动、节庆活动,将各族群众之间的情谊连接得更紧密。洪桥社区认真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统工程,打造各族居民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新载体,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不断巩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让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社区各族居民的美好生活里,有民生观也有发展观、现代化观。
原文链接:http://www.xjbt.gov.cn/c/2024-11-07/836636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