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资讯速递

乡村著名在行动(十)

发布时间:2024-09-08 作者:佚名 来源:安徽省民政厅

  按:2024年6月,安徽省民政厅印发《关于确定省级“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名单的通知》,确定16个县(市、区)为省级“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为推动我省“乡村著名行动”进一步走深走实,尽快取得实效,安徽省民政厅微信公众号开设“乡村著名在行动”专栏,陆续推介全省“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的创新做法、有益探索,供各地学习借鉴。本期推送和县的经验做法。

  

  采取务实举措

  多维度推进“乡村著名行动”走深走实

  和县,古名历阳,地处皖东,濒临长江,县域面积1313平方公里,辖9个镇。三四十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一具完整头盖骨化石的发掘,刷新了长江文明的历史,“和县猿人”的命名,将和县推向了世界。1996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为继承和弘扬乡村历史文化,提升乡村地名公共服务水平,和县结合本县实际,采取务实举措,多维度持续推进“乡村著名行动”走深走实,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建立乡村“著名”工作机制,推进压实工作责任。一是发挥机制作用。自省市部署开展“乡村著名行动”以来,和县民政局主动作为,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充分发挥县地名委员会的作用,结合县域实际,多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联合公安、交通等9部门印发《和县“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制定《和县“乡村著名行动”工作重点任务清单》,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部门职责。二是实地走访调研。多次深入现场勘查、实地调研,结合和县乡村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的特点,确定善厚镇作为“乡村著名行动”示范镇,其凤台村为先行村。三是强化以督促干。多次召开全县“乡村著名行动”工作部署会和推进会,传达学习省市“乡村著名行动”相关文件精神,对县《方案》进行解读,全面梳理“乡村著名行动”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从内容、要求标准等方面进行细化,制定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节点,以行之有效的方式开展监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护航“乡村著名行动”走深走实。四是做好示范带动。被省民政厅确定为省级“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后,善厚镇凤台村作为先行村,全面推进“乡村著名行动”建设,在全县召开的“乡村著名行动”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并组织其他乡镇深入现场观摩,通过以点带面,最终实现全覆盖。

  二、挖掘乡村地名文化传承,推进地名与文旅深度融合。积极深入挖掘、整合和利用地名文化资源,推进地名文化与乡村旅游相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一是建立地名文化保护机制。出台《和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保护护城河、玉带河、得胜河水系和城廓遗址等形成的“城河相依,玉带穿城”的历史城区格局;保护篾匠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名称、走向、尺度及传统风貌;保护镇淮楼、陋室为代表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护城河水系和城市人文形成的古城整体环境特色;保护陋室与镇淮楼、镇淮楼与得胜河之间重要视线通廊等的体制机制,继承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二是挖掘地名文化资源。广泛开展乡村地名故事寻访活动,从和县名胜古迹、镇级地名来历、名山等方面,加大对地名文化的收集归类和整理编辑,编辑出版《和县标准地名录》,汇总整理《和县地名故事(第一部)》《和县地标(村庄篇)》《和县地理标志特色产品》,收集和县名胜古迹15个,镇级地名9个,名山10个、特色行政村(自然村)村名标识150个、农产品地理标识40个、地理标识认证证书65个。和县民政局、县融媒体中心共同拍摄制作《遇见和县》地名文化视频,打造地名“文化名片”。三是将地名文化与乡村旅游路线相融合。加强与县文旅体局等相关部门合作,充分挖掘“和”善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推出陋室—镇淮古街景区、鸡笼山—半月湖旅游景区、霸王祠景区、善厚镇新庄民宿等景点,打造了一条具有和县风土人情的旅游路线。四是把地名文化与特色农产品相融合。积极发挥地名地理标识功能,培育打造“和县炸牛肉”“香泉羊肉面”“鸡笼山辣椒酱”“乌江霸王酥”等“乡字号”“土字号”特色公共品牌20个。结合善厚镇凤台村“大地欢歌·美好安徽”全国“四季村晚”活动,组织全县30家农副特产进行展示展销,宣传推广非遗项目,在农产品宣传中融入地名元素,用地名文化拓展农产品的品牌内涵。五是将地名文化与传统民俗相融合。立足东路庐剧、和县民歌、莲湘舞(和县打莲湘)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于农历“三月三”庙会等时间节点,在乌江镇霸王祠、石杨镇绰庙社区等地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将地名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传统民俗中。

  三、健全乡村地名标志体系,推进乡村地名标志设置。一是建立地名标志管理制度。出台《和县地名标志设置和维护管理规定》,明确地名标志名称,规范地名的拼写规则,细化职责分工,规定设置位置,进一步加强地名管理,充分发挥地名标志的指位、导向作用。二是加强先行区地名标志建设。在善厚镇凤台村先行开展地名标志提质升级建设,全面摸排和梳理道路标牌情况,投入1.5万元,按照《地名标志》国家标准规范设置乡村道路牌15个。积极与辖区派出所对接联系,更换楼(门)牌42个。同时为丰富地名标志功能作用,积极打造“智慧门牌”“智慧地名标牌”。在道路标志牌、楼(门)牌上设置地名二维码,群众通过扫描二维码,可查询地名标准名称、属性信息、地名来历及导航定位等信息。三是强化日常巡查维护管理。安排专人加大对城区范围内路名牌的巡查维护力度,对街路巷的路名牌实行全覆盖巡查,维护更新破损毁坏、字迹不清路牌58块,更新灯箱路名牌151个。依据标准地址办理初次申领驾驶证3879本、行驶证4982本;办理居民户口本15625本、居民身份证 38369张;通过入户走访对各镇的门牌楼号进行整治,新编制二维码门牌号1562个,注销35780个不规范门牌号。

  四、深化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推进乡村地名采集上图。一是组织专题培训。组织开展“乡村著名行动”专题业务培训,向97名村(社区)地名信息采集员,详细讲解“乡村著名行动”小程序使用操作方法。二是号召群众参与。在县政府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推送“为自己冠名,邀您一起参与乡村著名行动”采集上图微信小程序操作指南,号召群众积极参与。引导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加入地名信息采集队伍,把商铺、快递点、民宿、农家乐、采摘园、乡村超市等惠农助农兴趣点和道路街巷、公共服务设施等分类采集上图,有效提高乡村地名公共服务的针对性、可及性和实用性。截至目前,全县累计采集乡村地名信息544条,其中利农惠农兴趣点就有496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

  下一步,和县将严格按照“三步走”“六个一”要求,在抓好“起名基础”,创新“用名”方式,丰富“扬名”内涵,塑造“著名”品牌等方面持续发力,结合“文都”的历史文脉,讲好地名故事,保护地名文化,以实际行动为乡村著名,为乡村振兴赋能。


原文链接:http://mz.ah.gov.cn/xwzx/sxdt/1224787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