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资讯速递

芜湖市:聚焦“四个维度”推动社会救助事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4-09-05 作者:佚名 来源:安徽省民政厅

  芜湖市围绕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主线,完善低收入人口精准认定和动态监测机制,持续加强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推动社会救助事业由保生存向防风险、保基本、促发展拓展。

  一是聚焦服务大局“高度”兜牢民生底线。强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全力打造统筹衔接、分层分类、精准高效的综合救助格局,持续完善制度体系,稳步提升保障水平,铸牢具有芜湖特色的“社会救助共同体”。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探索推动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和防止返贫帮扶政策衔接并轨,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目前,全市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850元和830元,城乡低保对象8.5万人,特困供养1.8万人,低保边缘家庭1.5万人,实施急难临时救助6450人次,3595名符合条件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全部纳入救助范围。累计支出各类社会救助资金5.2亿元,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二是聚焦健全体系“精度”分层分类保障。完善政策体系,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方案》,健全分层分类救助体系,聚力构建广覆盖、有梯度、相衔接的综合救助格局,实现基本生活救助兜底有力、部门专项救助多方聚力、急难社会救助及时得力、慈善社会帮扶补充助力。强化数字赋能,升级完善芜湖市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系统、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汇集11个部门600余万条民生数据,实现“一屏观救助”。细化监测预警指标,自动筛查精准比对、实时预警靶向处置,将13万余名低收入人口纳入监测,累计生成预警数据1.3万人次。聚集部门合力,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打造社会救助“一网通办”平台,全市镇街、村居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站点全覆盖,配备社会救助协理员1146名。全市所有村居均成立“救急难”互助社,主动、精准、灵活、高效开展补充和应急救助。推广“皖救一点通”线上申请,推动救助服务向移动端、指尖办延伸。

  三是聚焦改革创新“深度”提升救助效能。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建立完善“望闻问切”主动发现机制,“大数据”线上预警与“铁脚板”线下排摸紧密衔接,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持续提升社会救助效能。今年以来,通过线上线下排查将3901名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新纳入救助范围。由“单一性”向“多元化”拓展,制定《芜湖市构建“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模式改革方案》,梳理服务需求、建立服务清单、链接服务项目,围绕打造“救助芜优”品牌,逐步形成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协调配合、资源统筹、优势互补、融合高效的新格局。由“生存型救助”向“发展型救助”提升,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打造“一米阳光”“爱·护航”等社会服务品牌,提供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推动生存型救助向发展型救助转变,累计投入840余万元,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四是聚焦转变作风“温度”优化经办服务。服务更便捷,完善“一次申请、分类审核认定”工作机制,优化社会救助事项统一受理、一站式服务工作流程,修订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临时救助操作规程,健全收入、支出、财产认定机制,压缩低保办理时限至15个工作日。救助更公平,坚持救助对象长期末端公示和近亲属备案制度,强化救助资金监管和作风建设,做到依法行政、依规办事、廉洁从政。开展社会救助领域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紧盯“应享未享、重复享受、违规享受”等问题,确保各项救助政策公开公平实施。群众更暖心,开展救助政策集中宣传和典型案例系列宣传,以“小故事”传递“大温暖”。高度关注“民声呼应”,及时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市社会救助信访量持续下降,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


原文链接:http://mz.ah.gov.cn/xwzx/sxdt/1224781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