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法制播报

“至正·审判实务”2021年首站聚焦一站式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发布时间:2021-03-27 作者:佚名 来源:上海政法综治网

  2021年3月2日,“至正·审判实务”第十二期“一站式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与完善”研讨会在上海二中院召开。上海二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郭伟清出席并致辞,上海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斌出席并作总结讲话,研讨会由上海二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铮主持。

  与上海二中院有长期深度合作的调解组织负责人和相关部门代表等30余人在现场参会。西藏日喀则、青海果洛、江苏苏州、浙江嘉兴等四地两级法院、上海二中院辖区各基层法院等54家法院的相关工作人员在线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郭伟清在致辞时指出,2020年上海二中院高度重视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功能完备、形式多样、运行规范的诉调对接平台,积极响应最高院相关工作要求,努力推进诉讼服务功能集约化,在中级法院率先进行诉调工作的全程网络化管理,获评“全国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新的一年,上海二中院将继续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打造具有中级法院特色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开放融合,凝聚共识,推动社会解纷资源联通联动;开拓渠道,有机衔接,积极参与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希望通过本次研讨提升一站式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成效,进一步推进新时代现代化法院建设。

  张斌在总结时肯定了与会嘉宾的发言,并就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工作提出了三点想法:

  一、上海市人大通过了《上海市促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条例》,首次规定了先行调解制度,为上海把多元化解纷挺在前面、法院防线退后提供了制度保障。《条例》正式施行后,我们将与各部门进一步加强合作,积极推进先行调解工作。

  二、《条例》正式施行后,各类调解组织将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加上前期先行调解的一些铺垫,可以把法院一部分简单的诉讼案件分流出去,让真正需要由司法裁判的案件交由法官办理。

  三、本次研讨上海中基层法院、地区党委和浙江法院带来的经验都很有启发,我们应当充分借鉴,并充分学习枫桥经验,把纠纷解决在属地,从而推动上海整个城市的社会治理,让市民能够感受到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第一单元

  上海二中院相关机制建设概况

  上海二中院立案庭庭长张晔军介绍了一站式多元解纷及诉讼服务情况:上海二中院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全面开展特邀调解,提升前端解纷效能,不断加强调解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和专业性。以树立先进调解品牌为目标,全面整合解纷资源,广泛开展行业调解,高效拓展专业调解;以立足中院审判实际为特点,创新诉调对接模式,加强与业务庭的协同配合,积极探索上诉和申诉案件诉前调解,协同开展特定专类案件诉中调解;以发挥中院指导作用为核心,推动辖区诉源治理;以深度应用信息技术为依托,提升纠纷化解能效。

  上海二中院立案庭副庭长乔蓓华介绍了“乔法官工作室”情况:工作室以品牌促效应,整合纠纷化解力量,形成纠纷化解新格局。目前工作室有20家特邀调解组织、164位特邀调解员,解纷工作横跨诉前、诉中、申诉、信访等阶段。2020年,一审民商事诉前调解成功278件,成功率73.94%;二审案件立案前调解,调解成功76件,成功率55.88%;案件审理中接受委托进行诉中调解125件,成功34件。以知名法官为依托,加强多元化解司法指导,推进矛盾化解实质化。积极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建设,加强调解案件的透明度和便捷度,确保司法公正公开。以“乔法官工作室”为平台,积极参与诉源治理工作,与街镇党工委开展法制共建合作,深入基层,参与无讼社区建设;与基层法院建立合作联动机制,加大对基层社区法官、特邀调解员的培训,提升辖区法院多元化解工作整体水平。

  第二单元

  专业化解纷的需求与协作机制建设

  上海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洁华介绍了行业组织参与法院多元化解工作的实践做法:2018年3月起,上海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在上海二中院设点开展诉前劳动争议案件调解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职能作用。经过3年的探索实践,工会共参与调解劳动争议案件220起,调解成功率目前达80%。工会参与调解协商性强、对抗性弱、灵活度高、成本低廉,更便于劳资关系双方接受。今后,工会与法院将继续加强工作协同,积极推动建立完善各部门和组织共同参与的劳动争议预防化解机制。

  上海市律协社会公益与法律援助委员会主任郑祺介绍了社会公益组织参与法院多元化解工作的探索情况:在新时代的调解机制下,除了司法调解、人民调解之外,其他形式的调解也应当共同推进,形成多位一体的调解机制。社会公益组织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具有较高的专业性、认可度、灵活性,但在现有的司法体系中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多元化调解依然面临一定的困境,为更好发挥社会组织的调解职能,实现社会矛盾纠纷调解的整体合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让社会公益组织的调解工作日渐成熟,让它的存在发挥真正的价值。

  上海先行法治调解中心主任张劼介绍了该中心参与法院多元化解工作的经验及思考:2020年3月中心参与上海二中院委托调解工作,2020年3月至12月共受理案件32件,11件达成协议、6件调解撤诉,其中9件为网络调解,调撤率达到了53.1%,和解金额为3.1亿余元。中心采用“统一收案、专项分工、相互协作”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及《调解文书制作技术规范》,严格要求调解员按照《调解工作程序指引》开展工作。2020年采取互联网调解方式调解9件一、二审案件,其中4件达成调解协议,5件撤诉。

  第三单元

  强化统筹衔接促进纠纷实质化解路径

  上海二中院立案庭副庭长、信访办主任李珏介绍了申诉立案前与信访阶段多元化解工作:上海二中院在原一、二审诉前调解的基础上,积极尝试申请再审案件立案前以及信访阶段的诉调工作。针对申诉信访阶段涉诉矛盾的特点和原因对症处方,通过判后答疑,法律释明,把法律语言转化成有温度的生活语言,并引入公益律师代理、法律援助律师,以及第三方介入,做到情感认同,增进交流沟通;释法答疑,引导合理预期;利益引导,实现情理兼顾;权利保障,贯彻人本理念。

  上海二中院民庭副庭长卢薇薇介绍了中院一审民事案件诉调与审判统筹衔接情况:2020年3月,上海二中院率先就一审建设工程类案件在诉调阶段的相关事宜与立案庭形成会商纪要,依托诉调平台,立案庭、诉调服务中心侧重于保全以及调解人员的安排,审判庭侧重于对调解工作的把控与指导和对司法审价的指导。去年共受理8起建设工程类纠纷案件,均先进入诉调阶段。在一审建设工程类案件的有益尝试下,逐步扩大诉调、审判衔接领域,去年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上诉案件也先由调解组织介入,最终促成调解。

  上海二中院少年家事庭副庭长季磊介绍了中院家事案件审判中委托调解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做法:在家事案件中注重对妇女、儿童权益的保护,积极探索引入第三方力量参与到家事审判中,先后与上海市妇联人民调解委员会、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开展深层次合作,一是制定实施细则,规范诉中委托调解流程;二是依托线上平台无纸化流转,线下积极配合,不断提高调解效率;三是充分发挥优势,灵活开展调解;四是定期反馈,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发挥人民调解员、阳光社工在家事案件审判中起到的家事调查、调解、心理疏导和回访观护等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第四单元

  多元解纷机制深入基层案源治理的实践

  浙江嘉兴秀洲法院立案庭庭长陈敏就长三角地区基层法院诉源治理作了交流:秀洲区探索出了一条以矛调中心为主平台的溯源治理典型路径,推动形成以“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为核心的资源治理新格局。一是高位谋划,做优要素资源强推进。二是精准施策,理顺机制体制明路径。三是上下联动,建立区镇协同谋合力。夯实基础强化解,积极打造纠纷调处、矛调搭台、法庭指导的纠纷解决模式。

  上海普陀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吴大成介绍了该院诉源治理的做法及经验:“普陀模式”突出五个特点构建社区法官前哨式解纷模式:一、基层性,社区法官常驻社区;二、专业性,社区法官队伍以在职法官和退休法官为主体;三、回应性,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功能格局;四、协作性,形成以法院为支撑,以街镇为依托,以群众为基础“三位一体”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五、平台性,形成法院践行群众路线、锻炼青年法官的工作平台。发挥五个作用,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一是指导人民调解、二是协同调处纠纷、三是前置调解纠纷、四是提供规范指引、五是协助审执业务。

  上海虹口区江湾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刘玉伟介绍了基层街镇案源治理的现实需求与探索:江湾镇街道为矛盾纠纷拉起了“主动筛查网”“细微矛盾处置网”“重大普遍矛盾防控网”三层滤网,仍无法解决的纠纷,街道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引导其通过诉讼、仲裁等合法途径解决,力争根本性解决纠纷。同时,街道切实做好群众工作,活用“情理法”化解老“疙瘩”;深化党建引领,用“院街联动”护一方平安;携手搭建实体化的社会矛盾化解中心及线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形成化解纠纷的整体合力,从“小事不出村”升级到“解纷不出户”。


原文链接:http://www.shzfzz.net/node2/zzb/n4484/n4490/n4509/u1ai1584593.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