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法制播报

“法治体检”不停歇 服务企业促发展

发布时间:2021-03-27 作者:佚名 来源:天津长安网

  

  没有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就难有市场的活力与公平。好的法治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架起了一张“防护网”,让营商环境更温暖,企业经营更有安全感。一直以来,市司法局持续推动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热线+网络

  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

  

  2020年1月,市司法局依托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和网络平台,增设服务民营企业专线和信箱,全天候及时受理企业咨询和问题。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增设“企业复工复产法律服务”专线、专栏,为企业和员工提供足不出户的“零接触”专业法律服务,汇总发布与企业复工复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引。全年共接通民营企业咨询有效来电4074通,信箱咨询2件,来电转办事项21件。

  2020年4月的一天,正在市律师协会值班的李东光律师接到某餐饮企业负责人的电话,电话中李律师了解到疫情暴发后,这家企业处于停滞状态,年前储存的食材积压变质、员工工资、店面租金难以支付,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期间大部分员工没有提供劳动,小部分员工提供短时间劳动,还有一部分管理人员正常提供劳动,不同情形,工资怎么发,让企业犯了难。了解情况后,李东光根据疫情期间国家和本市出台的政策法规,迅速梳理出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依据。

  有了律师把关,该企业负责人吃了“定心丸”,但是资金问题仍然是“老大难”。于是,李东光和其他两名律师又帮助企业拟定了租金减免事宜的申请书。当得知企业有“转战”线上销售的想法时,三名律师及时提示企业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并帮助企业与电商平台签署协议。

  2020年以来,市律师协会、各区司法局、律工委积极组织律师借助新媒体平台广泛开展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民法典等普法宣传,开展多场网络专题培训、推出“律师讲法”民法典宣传系列短视频,形成了良好的法治宣传教育示范效应。

  问需+上门

  送精准靶向法律服务

  

  在市司法局的组织下,市律师协会、各区司法局、律工委及各公益法律服务团聚焦疫情防控时期民营企业在合同履行、债权债务、房屋租赁等易发、多发矛盾纠纷领域的实际法律需求,积极推进网格化服务,分区域、分行业主动对接民营企业,根据企业不同需求安排律师提供一对一精准法律服务,组建多个公益法律服务微信群,方便与企业家随时沟通联系。

  “‘公益法律服务团’主动上门送服务,让我们在寒冬时节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位于津南区的某机械有限公司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革,新入股的赵先生是一个“外来人”,对天津的一些政策法规不是很了解,津南区司法局“公益法律服务团”的到来正好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天津19条”“津南50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6条”……“‘公益法律服务团’的成员不仅为我们详细解读了各项惠企政策,还针对企业目前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把脉问诊’开出了‘药方’。”赵先生竖着大拇指连连称赞。

  “为企业送法律、为企业送政策、为企业送服务……”津南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科相关负责人说,“公益法律服务团”是疫情防控以来,津南区司法局统筹全区法律服务资源,精心挑选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的律师骨干力量成立的,旨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及时为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目前,“公益法律服务团”共有成员50余名,服务范围涵盖劳动人事争议、民事、刑事、行政等各个领域的法律问题。”帮助解决困难,现场答疑,开展普法宣传……“公益法律服务团”成员定期下访到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针对企业普遍关心的复工复产、合同履行等政策和法律问题,市司法局推进民法典宣讲资源与“法治体检”有效对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法律政策宣讲2671件次;针对企业因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发生的民商事纠纷,引导企业通过线上调解等形式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截至2020年年底,共帮助企业处理各类民商事纠纷4208件,通过律师调解成功化解1195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逾9亿元。针对疫情防控期间企业普遍面临的劳资关系问题,为近千家民营企业做好国家和天津市劳动政策解读并出具应急方案,稳定用工约6万人。针对因疫情引发的国际贸易、跨境投资等领域涉外纠纷,组织成立中小外贸企业专项国际贸易法律咨询志愿服务团,服务企业45家,涉案标的9900万元,挽回经济损失3253万元。

  制度+手册

  促律师参与公益服务

  

  市司法局出台《天津市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工作量指导标准》,对包括“法治体检”在内的12类公益法律服务时长折算标准进行细化规定,明确律师参与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法治体检”活动按照双倍时长计算的考核激励机制;设计印制《天津律师公益法律服务纪实手册》,记录公益法律服务情况,配合“智慧律管”信息系统,实现公益法律服务数据的精准归集和有效应用。形成以“制度+手册+系统”为方式,以公益法律服务情况与诚信公示、评价评优、年度考核挂钩为抓手,推动我市律师公益法律服务制度化、规范化。目前,全市律师累计公益法律服务时长逾34万小时,累计捐款超过221万元。

  疫情期间,为保障群众的金融服务需求,银行机构的一些网点持续营业,根据要求,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要进行体温检测,但相关文件对于“体温异常人员”应对措施的规定却是空白地带。市律师协会根据本市的防控要求,又参考了浙江、广东等地的相关规定,制定了《体温异常客户处理指引》,提供给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天津农商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解决了很多银行的当务之急。多家银行还在文件中增加了流程图,这样,操作起来更加清晰简明。

  工作中,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积极与企业主管服务部门沟通协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摸清企业需求,完善服务供给,为律师更好发挥作用搭建服务平台。结合“双万双服”活动,与市区两级“双万双服”领导小组积极对接,通过网络平台解答、上门法律服务及时回应企业关切。

  2020年,市区两级116个公益法律服务团、民法典宣讲团的1715名律师开展“法治体检”服务3842件次,其中包括民法典宣讲1449次,共出具法律意见书、“法治体检”报告3084份,累计受益企业5848家。




原文链接:http://www.tjcaw.gov.cn/sdjs/fztj/tjcaw-ikftpnnz0374384.s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