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滋养美好
市民在阿拉尔市文化(图书)馆看书学习(资料图片)。王芳芳 摄
十师北屯职业技术学校工艺美术课老师江敏(左一)为学生讲授雕刻技巧(摄于10月23日)。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正虎 摄
在六师五家渠市图书馆,小读者们学习竹简书装帧(摄于9月17日)。刘雅倩 摄
三师图木舒克市市政广场南侧屯垦雕塑(摄于11月1日)。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陈明珠 摄
“通过公益培训,我培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
“城市书房成为我经常光顾的地方,农闲时去看书丰富了我的生活。”
“去博物馆、纪念馆里走一走,了解前辈们的英勇事迹,工作更有动力。”
……
如今,在职工群众的生活当中,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等,积极发挥文化阵地作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担负起“文化育民”的使命。
近年来,兵团高度重视文化育民工作,将其视为提升职工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途径。兵团各师市通过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为职工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娱服务,进一步提升职工群众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较好地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公益培训,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我们通过进学校、进社区、进连队,把戈壁母亲书画艺术像种子一样,播撒到职工群众的心里。在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的同时,激发职工群众对文化的兴趣,不断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七师一二六团戈壁母亲美术馆馆长、书画学会会长孔加亮说。
近年来,戈壁母亲美术馆书法、绘画、剪纸等项目的文化能人,深入连队、社区、学校,开办公益美术培训班,多形式丰富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职工群众的文化素养。
在辅导授课过程中,文化能人不仅传授基础的技巧和理论知识,还注重引导职工群众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课程,职工群众不仅学会了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还逐渐培养了对美术的浓厚兴趣。
“培训班受到很多职工群众好评,基层文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孔加亮说。
此外,戈壁母亲美术馆还定期举办美术展览和交流活动,为职工群众搭建展示作品和互相学习的平台。这些活动不仅让职工群众有机会欣赏到更多优秀的美术作品,还激发了他们参与艺术创作的热情。
“两周前,学校邀请师市书法协会的老师们给我们上课,我对书法课很感兴趣,收获颇丰。”10月30日,十四师一牧场中学七年级学生努尔艾力江·艾山说。
努尔艾力江·艾山口中的书法培训是十四师昆玉市深入基层,广泛开展文化培训,提高职工群众文化素养的缩影之一。
近年来,十四师昆玉市不断加大基层文艺骨干培养力度,邀请兵团歌舞剧团、兵团杂技团开展文化下基层活动,培养基层文艺骨干、群众文化爱好者50余人次。同时,邀请北京专业文化人才创排沙海老兵舞蹈剧,邀请兵团及地方文化人才对师市业余团体进行业务指导。
基层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与提升。近年来,兵团各师市引入社会力量、创新供给方式,丰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为兵团文化事业引进新鲜血液,丰富和充实了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建强文化阵地,润物无声以文育人
“每逢周末,我几乎都带着孩子来这里看书。办理借书卡后,除了各类文艺小说,我还翻阅很多农业相关的书籍。这里借书很方便,只需在检索机前轻轻一点,就可以找到自己想看的书,再通过自助借还书机完成借阅手续,简单快捷。”近日,在一师阿拉尔市文化(图书)馆阅览室门口,正在使用图书馆自助借还书机的市民王欢由衷地感慨道。
图书馆是眺望世界的窗口,也是一座城市的文明标签。近年来,阿拉尔市文化(图书)馆始终秉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宗旨,致力于为职工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高品质的文化服务,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的文化水平,为一师阿拉尔市的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动力。
近年来,阿拉尔市文化(图书)馆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已建成10座城市书房,涵盖文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让公共阅读成为职工群众生活的一部分。此外,阿拉尔市文化(图书)馆还以流动图书车为载体,积极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将图书、戏曲、电影、演出等送到基层连队、社区,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服务。
“我们还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文化活动,如网络书法大赛、线上阅读分享会等,让职工群众能够随时随地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阿拉尔市文化(图书)馆党支部书记、馆长裴正璐说。
如今,兵团各师市文化馆、图书馆不仅成为读者的知识宝库,更助力职工群众素质的全面提升,为职工群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精神食粮,成为职工群众素质提升的“加油站”“助推器”。
用好“活教材”,打造育人“强磁场”
在六师五家渠市,矗立着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场馆——五家渠市军垦博物馆。这里不仅是公众了解六师五家渠市历史的窗口,更是当地职工群众汲取精神养分、感受文化魅力的“强磁场”。
10月29日,记者走进五家渠市军垦博物馆,只见众多职工群众和游客来到这里,或细心地参观一件件文物,或认真地倾听工作人员的讲解,了解兵团屯垦戍边历史,感受兵团精神。
“一座展馆,一段历史;一座城市,一种精神。参观博物馆,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更能带给我们无穷的精神力量。”五家渠市民孙蔚恩说。
红色文化资源,具有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自建馆以来,五家渠市军垦博物馆充分利用场馆资源,不断丰富讲解内容、创新互动方式、开展研学活动,让游客和职工群众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魅力,为游客和职工群众提供了直观、生动的历史和文化教育。
“博物馆已经成为职工群众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每次讲解完,大家都受益匪浅,更多的是感动和激励。”五家渠市军垦博物馆讲解员王灵梓说,“有部分游客会经常来博物馆参观,‘到博物馆去’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博物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列为出游计划中的必选项。”
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育人功能。五家渠市军垦博物馆在展示方式上不断创新,运用数字化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感知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对馆藏文物进行采集储存,制作虚拟展示、体验型数字产品。例如,通过实时语音讲解、声光电展示以及幻影成像科技等手段,让职工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背景。这种创新的展示方式不仅增强了观众的体验感,还提高了文化传播的效率和效果。
“我们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红色文化宣传。线上制作‘有声博物馆’,拓展展陈载体,精心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并进行提炼加工;线下深入开展历史文化进校园、进商圈、进社区、进连队、进机关单位等活动,每年参观人数超20万人次。”王灵梓说。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近年来,兵团各师市博物馆、纪念馆用好红色资源“活教材”,创新方式让文物“活起来”,为职工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服务,不断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原文链接:http://www.xjbt.gov.cn/c/2024-11-05/836600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