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社会调查

【海西州】格尔木“白色的海洋”让青藏铁路精神永绽光芒

发布时间:2024-09-26 作者:佚名 来源: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记者孔令磊报道)达布逊,蒙古语意为“白色的海洋”。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工务段达布逊线路工区位于柴达木盆地闻名遐迩的察尔汗“万丈盐桥”中端、察尔汗盐湖的东北部。

  

  

  

  一提起达布逊线路工区,青藏线上干部职工没有不知道的,因为它是青藏铁路精神的发源地。这里海拔近3000米,气候常年干燥寒冷、盐碱风肆虐,常年夹杂着矿物质的盐碱风不停地扑打着这里每一个人的脸庞,极目望去四野白茫茫的一片。

  迎送列车。格尔木工务段供图

  9月22日,“看青海文化”2024书画名家+媒体采风团一行走进察尔汗盐湖,来到达布逊线路工区与铁路职工深入交流,聆听他们讲述那些艰苦创业的故事。

  达布逊线路工区现有职工22名,平均年龄28岁,担负着青藏线辖区共计52公里上下行正线和5股道及18组道岔的维修保养任务。因为管内水害和盐渍土路基病害并存,尤其是处在万丈盐桥盐渍土路基上的线路设备基础薄弱、病害频发,其养护维修占工区百分之八十的工作量,是青藏线西格段作业条件和生活环境较为艰苦的地方之一。

  据这里的老职工介绍,当年铁道兵留下的家当有三排平房、一个菜窖和一个水窖,工友们重新整修一番继续使用。地下都是盐卤水,不能做日常用水,粮、菜、水等生活必需品都要从格尔木运送过来,一周送一次,蔬菜放在菜窖里,淡水储存在水窖中。在这里能吃上新鲜菜、洗上个热水澡,就像是过年。

  维修铁路线路。格尔木工务段供图

  然而,生活上的艰苦都不算艰苦,工作的艰难才是艰难。达布逊线路工区守护的这段铁路,冬天是冻土地带,夏天会翻浆冒泥,春秋有沙尘暴。而最不好对付的,还是盐湖。“万丈盐桥”上有二十公里铁路,路基上大大小小的溶洞不计其数。盐碱凌厉的侵蚀力无孔不入,不时改变着线路及设备的几何尺寸。工人们说最怕下暴雨,肆虐的雨水容易形成大的溶洞,会使盐桥融化塌陷,严重威胁铁路运行安全。

  现任达布逊线路工区工长安宇峰,今年26岁,2019年参加工作就来到这里。“这个地方一年四季盐碱风肆虐,进入冬季风力有时候达到七、八级,我们在线路上维修作业,有时候甚至被风吹得站不住脚,一天下来职工们冻得手脚僵硬,都抓不住测量工具。”谈到这里的艰苦环境,安宇峰感慨地说。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安宇峰和他的同事们每天都要在线路上测量整修数十个小时,因为在这里,特殊的盐湖路基溶洞和盐碱风的影响,维修相同长度的铁路线路,工区职工所付出的努力和工作量是其他工区的数倍。

  来自黑龙江的小伙子张超2021年刚大学毕业就来到了达布逊线路工区,成为了一名线路工。刚来时,张超十分不适应这里的环境,高海拔缺氧、气候干冷、工作枯燥……一系列的困难,让这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甚至有了放弃的念头。

  经过三年的磨炼,张超逐渐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环境,“我觉得是工友们吃苦创业的精神感动了我。”张超告诉记者,“这三年来,我也深感这项工作对铁路安全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坚定了留在这里的信念。”

  原始的捣固方式。格尔木工务段供图

  为了提高线路和道岔设备的质量、提高列车通过时旅客的舒适度,针对达布逊工区所处盐湖的特殊路基状况,对无缝线路的高焊缝接头采用重点打磨全面整治的方法,极大减少了因为高焊缝造成的行车隐患。在道岔设备的整治上,对道岔的大方向不顺、小方向较多且距离较短不易拔正的问题,采取拔、改、烤、弯的方法,全面加强道岔方向的整治,做到“一点都不能差,差一点都不行”的线路设备维修理念。

  2024年初,一股寒流突袭达布逊,当时工区正值整治线路病害大干三十天的关键时刻,工区全体职工面对恶劣的天气,没有一个放下手中的工具,而是一丝不苟地拨道、捣固、继续着各项作业,冷了就合着手在嘴上哈上两口热气、冻脚了就在轨枕上来回跺几下……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工作条件下,达布逊工区广大党员和全体职工数十年如一日,创造了扎根高原的吃苦精神、立足本职的创业精神、协作友爱的团结精神、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始终保持着锐意进取的昂扬斗志,顽强地奋战在安全生产一线,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立足盐湖、精检细修,确保着青藏铁路这条大动脉的畅通无阻。


原文链接:http://www.qinghai.gov.cn/zwgk/system/2024/09/24/03005440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