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舆情监督

吉林市社会救助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4-09-15 作者:佚名 来源:吉林省民政厅

  

  

  

  吉林市用标准化形式规范社会救助经办服务,加快推动“线下、线上”并行改革,把制度和机制形成标准,并固化到程序中,打造了集“监测预警、救助申请、信息核对、家计调查、评估鉴定、信息审核、数字监督、量化评审、资金发放”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救助“一网通办”信息管理系统,形成覆盖全市、统筹城乡、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为快速预警、精准救助、综合帮扶提供了支撑,实现救助服务“零跑动、无盲区、全覆盖”。

  一是救助申请,做到“指尖办”。申请人通过手机即可自主提交申请,也可由他人代替或协助提交申请,“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扁平化、开放式申请模式,实现救助申请更便捷。

  二是救助受理,做到“随时办”。提交申请后,通过手机“在线受理”功能,可随时随地对申请信息进行验证,信息不完整的,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网络或上门等方式,协助完善申请事项,然后,系统开始自动进行大数据比对,依据比对结果,据实开展家计调查和评估鉴定工作,系统上数字化处理形成相关报告。“即时申请、随时受理”模式,有效提升了低保审核确认的时效性,现已由规定的最长45个工作日,精减到当日提交申请,最快当日即可办结;临时救助当日审核确认,当日发放救助金,实现经办更高效。

  三是救助审核,做到“线上办”。受理申请后,乡镇(街道)仅需在系统上,结合《信息核对》、《家计调查》和《评估鉴定》报告,对申请人家庭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等进行审核,有异议的,通过电话、网络与其本人或其所在村(社区)进行核准。科学精准的家庭状况信息,全程线上办公模式,实现审核更快捷。

  四是救助确认,做到“量化办”。在信息审核后,系统通过嵌入的公式算法,根据家庭财产、收入、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劳动能力、家庭刚性支出等因素,计算家庭困难系数,-0.25<家庭困难系数的≤0,认定为刚性支出困难家庭;0<家庭困难系数≤1,认定为低保边缘家庭;1<家庭困难系数≤2,认定为低保家庭;2<家庭困难系数,认定为低保重点保障家庭,再根据困难系数确定救助金额度。综合量化评审认定方式,有效规避了人为因素干预和主观判断认定,加之系统内“逢进必核”,新申请和动态调整同步开展,实现认定更精准。

  五是救助监管,做到“数字办”。系统全流程部署了数字监督功能,系统逐级对下进行数字监管,比如:乡镇(街道)需要在系统上调整修改申请人家庭收入、财产、人口结构或劳动能力等信息时,需要上传与此相关的佐证材料,县级与信息采集人和申请人等对证核准后,经授权方可生效。为切实规避救助对象死亡后享受救助待遇,在系统上嵌入人工智能人脸识别和数字信息技术,救助对象按月进行生存认证,数字赋能,信息的相互制衡,实现监管更透明。

  六是监测帮扶,做到“统筹办”。“线上”大数据动态监测预警,“线下”发挥“铁脚板”作用,村(社区)网格员通过巡访摸排,登记造册,建立动态清单台账,在“吉林救助”政务版微信内,组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群”,居民有求助诉求的,通过“居民上报”小程序,自主上报给辖区网格员,网格员日常寻访过程中发现辖区居民遇困情形,通过“巡查上报”小程序上报给乡镇(街道),乡、村两级能办理的,自行办结,不能办理的,上报市、县两级办理,市、县两级民政部门提格监管,据实分配救助帮扶任务给相关部门进行办理,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协同联动救助帮扶链。


原文链接:http://mzt.jl.gov.cn/mzyw_74261/dfxx/202409/t20240912_897491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