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热门资讯

青海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场活动特刊

发布时间:2024-09-01 作者:佚名 来源: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功勋不朽精神永存——访中核集团二二一离退休人员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戈晓海

  近年来,中核集团与青海省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广泛开展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中核集团二二一离退休人员管理局和海北藏族自治州委州政府,一直以来情同手足,血脉相连,在基地旧址保护利用、原二二一厂史料挖掘、展览展示、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合作愈加深入,影响力也愈加广泛。

  在青海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场活动之际,记者专访了中核集团二二一离退休人员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戈晓海。

  戈晓海说,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二二一厂离退休职工,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解决离退休人员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中核集团二二一离退休人员管理局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了解老同志所思所盼,用心用情全力解决问题,极大改善了二二一厂老同志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让老同志能够安享晚年。

  随后,戈晓海简要介绍了原二二一厂的光辉历史。他说,原二二一厂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也是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的孕育地之一。六十多年前,一大批海外归国的科学家、成千上万的科研工作者和建设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满怀着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与无限忠诚,毅然决然地来到高寒缺氧的金银滩草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成功研制出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为我国核武器事业的持续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87年,国家战略调整,决定撤销二二一厂。二二一厂虽然落下了历史的帷幕,但二二一人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意志品格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闪烁着耀眼的时代光辉。

  “1996年,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现中核集团)成立核工业二二一离退休人员管理局,专门负责原二二一厂安置在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32个市(县)4924名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截至2024年7月1日,服务管理对象3211人(其中原二二一厂离退休人员1730人),平均年龄83岁。我们不断加强离退休服务能力建设,创新服务管理模式,构建离退休服务精细化管理体系,建立离退休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并推动服务管理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老同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老同志满意度测评达到99.99%。”戈晓海说。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戈晓海说,中核集团二二一离退休人员管理局打造传承弘扬闪光精神的“四个一”特色品牌。分别是,建成一批展馆,打造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特色“地标”;建设一支队伍,多形式多渠道宣传“两弹一星”精神;创新一项机制,加强企地共建,形成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合力;创建一种模式,充分发挥“两弹”研制亲历者“银发资源库”作用,打造“纪念馆、宣讲团、企地共建、亲历者讲述”一体化的品牌传播模式,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时代光芒。

  戈晓海最后表示,“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未来,中核集团二二一离退休人员管理局将持续深入加强与青海省、海北州合作,共同挖掘“两弹一星”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为“两弹一星”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作出积极贡献。(尹耀增)

  正向发力融合创新让“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价值历久弥新——访重庆华龙网集团副总裁、副总编辑朱翔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蕴含的时代价值,会随着岁月的变迁历久弥新,并被赋予不同的时代烙印。跟随先辈足迹,踏足金银滩遗留下的光辉印记,重庆华龙网集团副总裁、副总编辑朱翔对于新时代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意义有了更加具体、翔实的认识。

  “两弹一星”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充分彰显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魂,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势。几十年来,“两弹一星”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蕴含其中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指引感召着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奋勇向前。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内核,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的重要支撑、强劲驱动。”8月29日,朱翔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当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就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激发自力更生的内生动力。

  “推进好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几个人或是依靠某一个群体就能实现的,这需要我们充分协同配合,克服一个个艰难险阻,破解一个个工作难题。”朱翔说,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需要大力协同凝聚起强大合力,需要勇于登攀挑战一切的勇气。

  “两弹一星”精神所展现的时代担当更是当下所需要的。朱翔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我们要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安排部署,充分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抢抓新机遇,展现新作为。

  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如何更好地展现“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价值?朱翔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红色故事讲好讲活、讲深讲透。“我们要着力做好语言的适配、技术的加持、充分的交互、传播生态的治理,来传播好‘两弹一星’精神。”

  “传播好‘两弹一星’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与使命。‘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史册上的伟大篇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宣传这一精神,就要宣传老一辈科学家坚守初心、不辱使命的坚定信念;宣传他们埋头苦干、舍生忘死的爱国情怀;宣传他们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朱翔说。

  朱翔表示,讲好“两弹一星”红色故事,关键在于把握分众化、社交化、移动化、可视化的传播新趋势,转换话语体系,突出新媒体传播语言特点和风格,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喜欢听的话语讲。在传播实践中,需要运用年轻态话语体系,根据年轻用户的需求和传播渠道的多元化,转变思路和策略,采用年轻人易于接受的形式,用年轻人熟悉的话语方式、表达方式增强贴近性、亲切感和说服力,让“两弹一星”精神看得见、传得开、记得住,吸引年轻受众接受并主动传播。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新兴传播技术的加持,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AR、VR等技术,通过交互的方式,让青年群体融入红色场景、体验红色足迹,从而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以此去完成红色故事的传播。

  “青海是‘两弹一星’精神孕育地之一。青海应找准地方特色,回望来时路,眺望新征程,赋予报道历史纵深感,将历史与现实融合在一起,精选典型事件、挖掘典型人物、抓取典型细节,既有历史深度又有现实高度,才能让‘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有灵魂、有思想、能共鸣。”

  红色故事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报道领域之一,面对融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现状,朱翔认为,我们也要做好传播生态的治理,强化舆情防控,避免以泛娱乐化方式解构历史场所严肃性,戕害红色资源。

  迈步新征程,推进包括“两弹一星”精神在内的红色文化传播,朱翔表示,要始终把“扬正”摆在首位,通过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致力于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确保红色文化传播正向正行。(郑思哲)

  做好基地旧址保护做强“中国原子城”红色文化品牌——访中共海北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总工会主席孙绣宗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脉相承,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传承弘扬好“两弹一星”精神,使之转化为不可限量的物质创造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在青海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场活动中,记者就海北藏族自治州在承担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保护利用,打造“中国原子城”红色文化品牌,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专访了中共海北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总工会主席孙绣宗。

  孙绣宗表示,作为“两弹一星”精神的发源地之一,海北州以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牵引,高标准实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统筹做好红色文化挖掘、红色资源开发、红色研学教育、红色文物保护工作,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方面发挥了强大思想引领作用。

  孙绣宗说,海北把基地旧址保护利用纳入革命文物保护重点工作和文物保护“一号工程”,以突出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为原则,修订并颁布实施青海省首部关于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传承的地方性法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保护管理条例》,制定实施《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保护规划(2018年-2025年)》,统筹做好基地旧址的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设立221基地旧址27处文物点保护标志碑。投资近7亿元,本着修旧如旧、保持历史原貌的原则,统筹推进221基地旧址建设和西海镇红色风貌改造工程,实施基地旧址保护、市政基础设施项目33个;2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文物本体修缮工程14个;整理原空军高射炮兵、地空导弹、探照灯、雷达兵部队等守备部队遗址18处。

  孙绣宗介绍,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加强革命文物展览展示,海北精心打造以原子城纪念馆为核心、十八个厂区特色展示和18处空军守备部队遗址为辅助的展览展示集群。投资1.15亿元实施纪念馆基本陈列改陈布展、纪念园改造提升项目,建成“596”主题长廊,基本陈列展览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展优胜奖。

  孙绣宗说,为充分发挥中国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思想教育功能,增强“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力,原子城纪念馆自2009年开馆至今,接待全国各地游客达420万人(次),中宣部、团中央、科技部、清华大学等93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挂牌教育实践基地。成立“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先后赴北京、上海、黑龙江等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党校、文旅部等中央国家机关,清华、北大、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等院校,部队、乡镇、村、寺院开展宣讲,近37万各族各界群众接受教育。推出原创红色题材话剧《金银滩》,让“两弹一星”精神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弘扬。

  孙绣宗说,海北依托青海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原子城纪念馆、221基地旧址各分厂,积极整合四县红色研学旅游场馆资源,成功打造红色研学现场教学点31处、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点)18个,文物背后承载的“两弹一星”精神的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不断增强。青海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和州县党校自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3天以上红色教育培训班778期15.1万人次。金银滩草原入选“中国红色草原”,海北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打卡地”和红色研学基地。

  “今后,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持续推进基地旧址保护、持续深化‘两弹一星’精神研究、持续打造红色文化研学品牌,高效推进以基地旧址为重点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发展。”孙绣宗说。(尹耀增)

  “两弹一星”精神是青海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基石——访青海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冉婷婷

  “作为‘两弹一星’精神重要发源地的青海,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承载着与‘两弹一星’制造时期不同的重要使命任务,‘两弹一星’精神在青海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和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重要精神基石。”8月29日,青海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冉婷婷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冉婷婷认为,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为主要内涵的“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活生生的体现,彰显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史、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初心和使命矢志奋斗的伟大品格。这种精神历久弥新,在新时代更具有强大的思想引领力和时代感召力。

  青海作为西部地区生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省份,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定位,青海如何将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青海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助力,是青海面临的重要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青海考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针对青海独特而重要的生态地位把脉定向,明晰了青海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理念,推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助推青海高质量发展。”冉婷婷说,我们应以“两弹一星”精神蕴含的爱国主义照耀青海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这就需要青海的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以“国之大者”的格局和“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的情怀认识青海、植根青海、发展青海,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始终把牢发展方向、聚焦任务重点、守牢发展底线和边界,把处理好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作为谋划和推动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认识论、方法论,更好体现青海的最大价值和最大潜力。

  “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具有凝聚社会共识、组织动员等功能。‘两弹一星’精神内核中‘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就是集体主义的显著体现。”冉婷婷说,六十多年前,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学家奔赴青海,为了“两弹一星”伟业协同奋进,共克时艰。今天,援青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省市先后派遣援青干部、技术人才来到青海高原,开展对口援青工作,为建设现代化新青海作出了重要贡献。青海要继承发扬“两弹一星”精神所体现的这种集体主义,继续以国家相关政策为支撑,进一步强化东西部协作,推动青海的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加强不同产业间的协同,将生态、文化、科技等融合起来,打造协同发展的产业品牌。

  如何以“两弹一星”精神体现的社会主义精神引领青海高质量发展新航向?冉婷婷表示,青海是生态大省、民族大省,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青海明确了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的目标定位,在实践中依托自身资源禀赋,积极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利用科技进行创新和成果转化,努力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团结是最强的力量,青海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最大政治,持续夯实党在民族地区执政根基,始终注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通过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等措施,不断巩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两弹一星”精神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指引我们创造了“两弹一星”奇迹,也必将激发青海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冉婷婷说,新时代青海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加持,我们聚焦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产业创新需求,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壮大企业科技创新主体规模,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利用科技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光伏、风电、锂电和氢能等新能源技术,加强产业链建设和优化,促进光伏制造、锂电储能等产业链条协同发展。同时,要抢抓全球智能算力需求激增和国家一体化算力体系建设重大机遇,主动融入“东数西算”布局,并利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冉婷婷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的青海肩负着不同于“两弹一星”建设时期的新的使命任务,但相同的是青海人民将继续秉承这种精神传统,坚持守正创新,不断书写青海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郑思哲)


原文链接:http://www.qinghai.gov.cn/zwgk/system/2024/08/30/03005235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