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舆情监督

乌兰察布:夯实紧密医共体建设 让居民群众有“医”靠

发布时间:2024-08-24 作者:佚名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府

  “十四五”以来,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解决居民群众“就医堵点”为导向,以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为核心,向下延伸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及妇幼、疾控单位,向上则与北京等区外多所大型三甲医院建立紧密联系,形成“管理、服务、利益、责任、发展”五位一体的医共体建设新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积极向基层倾斜,切实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努力实现老百姓能够“好看病”且“看好病”。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医共体建设“推动快”。成立以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任主任、各副区长任副主任,卫健、医保、人社、编办、财政等单位为成员的医共体管理委员会,构建“区委统揽、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的工作推动机制。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党组(常务)会议和区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并将医共体建设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建立工作推进台账,明确工作重点和责任分工,区委政府两办督查室不定期进行督导,真正将医改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

  二是整合医疗资源,推动医共体建设“布局好”。出台《集宁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方案》,组建由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集宁区中蒙医院牵头,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参与的紧密型医共体。明确医管委、卫生健康等行政部门及医共体总医院及各成员的三方权责清单,任命医共体总医院院长、副院长、总会计师,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形成定位明确、权责清晰、中西兼容、医防融合的良性发展格局。

  三是积极向上联动,推进居民群众就医“专家来”。积极探索学科建设新模式,针对转诊患者最多的病种,加强泌尿、心内、胸外、神内、肿瘤等科室建设。通过与北京协和医院、武警总医院、常春藤医学联盟等区外大型三甲医院及医疗集团紧密合作,长期邀请区外大型三甲医院及医疗集团联盟成员知名专家前来“传、帮、带”,出院患者数和手术例数均大幅增加,切实满足患者多层次就医需求,做到基层上转的患者能接得住,医共体内患者不外转、留得住。截至8月21日,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先后邀请专家24名,服务群众3100人次。集宁区中蒙医院与“全国名老蒙医黄志刚传承工作室”加强合作,自2022年2月起,全国名老蒙医黄志刚工作室每星期委派国际蒙医院、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等蒙医专家开展蒙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工作站出诊专家12人次,接诊量67人次,收治住院33人次。

  四是主动向下扎根,构建坚实的基层“医疗网”。以搭建立体的医疗流程为突破口,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医新格局。组织外聘专家及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和集宁区中蒙医院骨干医生深入基层开展义诊12次、科普讲座6场、健康宣教15次。实行专科医生带教和技能培训,并选派高级职称医师到基层驻诊,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能力,帮助医共体分院建强建优。同时,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部署医共体应用平台、双向转诊、标本送检、远程医疗协助等业务体系,实现“电子病历”等信息系统的统一,畅通基层和总院的沟通渠道,切实提升群众就近就医获得感。

  五是完善配套改革,促进医共体建设“运行稳”。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落实基本公卫补助和村室基药补助等经费,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及区财政本级匹配补助资金均足额拨付到位。实行医保费用总额预算管理,对医共体实行总额预付,按照医保基金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原则,实行年初预算、按月预付、季度评估、年终清算。深化编制人事制度改革,分别核定、统筹使用医共体内区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进一步落实医共体在人员招聘、岗位设置、中层干部聘任、内部绩效考核、收入分配、职称聘任等自主权。


原文链接:https://www.nmg.gov.cn/zwyw/gzdt/msdt/202408/t20240823_256223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