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社会调查

【果洛州】玛多牛羊将吃上“飞地草面包”

发布时间:2024-08-24 作者:佚名 来源: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玛多县农牧局工作人员了解饲草长势。图片由玛多县农牧局提供

  玛多牛羊吃的是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移民社区果洛新村饲草种植基地送来的“草面包”。没错!这就是今年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果洛新村实施的“飞地”项目,为玛多牛羊带来的“福利”。

  8月,玛多县果洛新村在同德县饲草基地的1万亩饲草等待收割,这些饲草将被运输到玛多,为全县牛羊提供优质青干草饲料。其中一部分饲草将作为储备,提高玛多县畜牧业生产能力和抗灾保畜能力,推动玛多县畜牧业由传统养殖向舍饲半舍饲养殖转型发展。

  果洛新村是果洛州唯一迁往州外的移民社区,地处同德县巴滩(省牧草良种繁殖场),海拔3300米,距同德县城22公里。全村共有189户731人,劳动力313人。牧民搬迁至新村后,玛多县按照“迁得出、安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探索发展后续产业,“飞地”人工饲草种植产业就是其中之一。

  “飞地”跨区域种植可谓“一箭多雕”。玛多县选择水热条件较好、交通运输便利的“飞地”建设人工饲草基地,促进草原畜牧业由天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既减轻了草场压力,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又解决了玛多饲草短缺问题。“飞地”种草还促使农牧民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依托饲草产业发展现状和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等机遇,实现草畜平衡,建立起草场、牲畜、饲草料资源科学合理利用体系。

  玛多县农牧局相关负责人说,“村集体经济+企业+种植基地”的模式,改变了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增加饲草产量和牧民收入,建立起防灾抗灾体系长效草畜联动机制,联农带农,成为牧民群众致富增收的又一途径。

  玛多县农牧部门与当地饲草种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由饲草种植企业租赁尕巴松多镇和唐谷镇1万亩土地、饲草储备库1万平方米。

  项目实施后,牧民可享受的红利有多少?

  农牧局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新建一年人工草地1万亩,平均亩产青干草1000千克,年可产青干草10000吨,按收购价每吨1350元,实现销售收入1350万元,按照双方合同约定分配收益。为了项目能够长期发挥效益,收益按照上年饲草种植作业费预留第二年作业费用,130万元作为玛多县黄河乡7个村村集体收益,其中果洛新村占40%,其余6村各占10%,其余作为饲草种植企业收入,玛多县可以优先购买基地生产的饲草。项目所产青干草通过订单提供给玛多县养殖经营主体,每吨青干草可节约成本150元,直接购买青干草可节约购草成本150万元,有效降低青干草采购过程中的市场波动、运输损耗等风险。

  “飞地”跨区域饲草种植基地的建设,提升了玛多县饲草产业体系功能,改善饲草产业供给配送能力,提高效益产出水平,推动玛多县畜牧业走向“高产、优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原文链接:http://www.qinghai.gov.cn/zwgk/system/2024/08/23/03005185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