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社会调查

幸福感+1,永川区助残服务走新又走心!

发布时间:2024-08-24 作者:佚名 来源:重庆市民政局

  残疾人事业,常被形象地喻为“春天的事业”,寓意着希望、温暖与重生。如何让这股温暖的春风不仅拂过表面,更真正吹进每一位残疾人的心田?

  永川区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开展以“关爱残疾人”为主题的各项活动,构建并完善残疾人“自助、互助、他助”服务支持体系,让残疾人在自我成长、相互扶持与社会关爱中感受“春天的温暖”。

  

  

  01 阵地升级 焕发“新”活力

  随着永川区失能残疾人集中供养中心助残服务基地的落成,这里迅速成为集中供养残疾人活动的新场地,充满了他们对新生活的期待与好奇。

  “我们可以在这里参与活动了吗?”“这些标语可以为我们解读吗?”“以后中心会有哪些有趣的活动?”这些声音,不仅是残疾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探询,更是对专业服务的热切期盼。

  基地在制度建设和硬件设施上均下足功夫,通过场地共用、设施共享、服务互融的创新模式,精心打造6类助残服务功能室,实现了制度、活动与成果的全面上墙,让每一位踏入这里的残疾人都能直观感受到浓厚的助残扶残服务氛围。

  基地立足中心实际,紧密结合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制定了23项残疾人关爱服务规范,包括残疾人关爱服务内容、方法、流程、管理、表单等,确保每一项服务都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效推动助残基地的常态化运行与规范化管理。

  02 孵化团队 服务“新”聚力

  在永川区失能残疾人集中供养中心,还有一群不可或缺的力量——“关爱+”助残志愿者。从每月主题活动到每日关爱探访,从兴趣小组活动到节日主题庆典,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第一次走进残疾人朋友,是被其乐观的心态、温馨的氛围和不屈的意志所吸引。”当询问对于服务的第一感受时,志愿者李榕作出了这样的回答。这份触动,成为大多数志愿者加入“关爱+”团队的初衷。

  为使志愿者的服务更贴近残疾人需求,中心设计开展了8期志愿者提升培训课程,涵盖沟通技巧、心理辅导、残疾人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提升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从旁观者到同行者,中心共吸纳7所高校95名志愿者、孵化23名残疾人志愿者、链接5个社会志愿者组织、协同18家社会企业,实现集中供养残疾人、照护者、志愿者及社会企业同向发力、高效助残。

  截至2024年8月,中心共开展了25场精彩纷呈的活动,服务残疾人超过1500人次,捐赠物资累计达2.55万元。

  03 精准支持 生活“新”篇章

  集中供养残疾人李小琪(化名)每天清晨,都会准时出现在早操的队伍中,活力满满地开启新的一天。

  从清晨的健身锻炼到午后的兴趣活动,从传统节日的欢乐庆祝到集体生日的温馨相聚,丰富多彩的活动充盈着他的每一天,更让他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和幸福感。

  在正式助残服务开始前,中心通过每日探访、问卷调查、服务转介等多方式深入把握残疾人需求与期待,为168人建立残疾人服务档案,实现残疾人一人一档、一人一策。

  为更好地帮助残疾人提升生活质量、促进自我实现和社会融合,中心以兴趣小组、主题活动、助残小组为载体,开展活动130场,为其提供生活技能培训、心理健康调节、兴趣爱好培养、社会价值实现和社会关系调适等服务,为残疾人搭建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

  在这里,李小琪发现了花艺兴趣小组这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起初,他只是被扭扭花制作这项手工艺品吸引,在中心志愿者团队的耐心引导和鼓励下,他迅速掌握了基础技巧,并在不断地实践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之后,他还通过网络平台自学了更多花艺知识,每当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花朵绽放在指尖,成就感和满足感便油然而生。而当他将这些精心制作的花朵送给工作人员和朋友们时,更是他对生活美好的感激之情和对未来无限向往的表达。


原文链接:https://mzj.cq.gov.cn/sy_218/bmdt/gzdt/202408/t20240822_1353739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