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社会调查

【西宁市】体育健身圈开启“夜间模式”

发布时间:2024-08-21 作者:佚名 来源: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当落日的余晖消散,城市的霓虹灯闪烁,白日的喧嚣与繁忙隐退,西宁人的“运动圈”活跃起来。在西门口体育健身圈的各个体育场地,夜间运动兴起,夜跑、打球、健身等活动,成为市民追求健康、享受生活的热门选择。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今年以来,我市体育场馆管理服务中心认真贯彻落实《青海省全民健身条例》要求,积极践行“办人民满意的体育”宗旨,聚焦群众夜间健身诉求,充分盘活用好现有体育资源。体育馆、体育场、羽毛球馆、篮球场、五人制足球场、室外乒乓球场、门球场等健身场地全年365天免费或低收费对外开放,合理延长开放时间至22:00,夜间年接待健身群众已超5万人,做到所属场馆应开尽开,保证健身场所夜间“不打烊”。

  丰富多样的体育项目让夜晚运动更精彩

  在西门羽毛球馆内,每日18:00开始,14块场地全部爆满,馆内满是球拍击打羽毛球的声音和运动鞋摩擦地面的声音。乒乓球馆内同样人声鼎沸、乒乓声阵阵,热闹非凡,而篮球场的夜晚,欢呼声、呐喊声、加油声此起彼伏,让整个西门口体育健身圈充满运动的快乐氛围。齐全的设施、多样的选择,为市民提供了夜间生活的好去处。

  西门口体育健身圈承载着西宁城市发展的记忆,也是展示西宁市乃至青海省体育事业发展的标志性建筑。这里有中老年人喜爱的门球、乒乓球、羽毛球,也有年轻人喜爱的田径、跆拳道、射击、舞蹈、足球等项目,能满足全年龄段人群的锻炼、娱乐需求,成为不少健身达人的首选。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不断完善升级,为“夜运动”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人们在此锻炼身体、释放压力、增进社交。不同年龄的群体挥汗如雨,推动了全民健身的发展,也聚拢了人气,使这里成为城市最丰富多彩的“会客厅”。

  高质量服务助力更多市民参与夜间运动

  优质的服务能提升健身群众的幸福指数。体育场馆的有序使用,能带动体育运动发展,也是城市对外体育交流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我市积极发挥体育场馆的社会服务职能,全年免费或低收费对外开放,同时做好设施设备的维护与检修工作,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为健身群众提供安全有序的运动环境。场馆中心积极推进“优质场馆”建设,在市体育局的支持下,先后为体育场、中心篮球广场1、2、3号场地的市民提供场地夜间照明,增设电子储物柜,开放公共卫生间,并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值守,确保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重点部位,不放松对每片区域的秩序管理,实现了体育场馆开放“零”事故。此外,为提升为民服务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场馆中心以“党员突击队”“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先锋岗”为依托,党员干部职工深入为民服务第一线开展志愿服务,做好健身器材检查维修、健身指导、秩序维护、卫生保洁等工作,开启了服务新场景。

  据西宁场馆中心负责人介绍,我市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索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全面提升体育场馆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全力打造体育赛事举办的新高地,不断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为办好人民满意的体育走在前、作表率。

  “不打烊”的体育场馆盘活更多场馆资源

  “白天上班没时间,趁夜间凉快来这里锻炼放松一下。不仅能认识新朋友,还能锻炼身体。”家住黄河路的市民陈先生最近迷上了夜间篮球,西门体育场的笼式篮球场是他的最爱。

  赛场上,他们“针锋相对”,赛场下,他们“把酒言欢”;运动中,球友间切磋球技,运动后,球友们一起补充能量……运动带来了多样消费需求,“愈夜愈精彩”的画卷逐渐展开。

  可见,人们走出家门选择健身的同时,体育消费也为夜经济注入新活力。“不打烊”的体育场馆,不仅盘活了场馆资源,通过运动带动周边商业经济,为实现“活动流量”变“经济增量”创造有利条件,更激发了全民健身热情,增强了市民的健康意识,营造了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


原文链接:http://www.qinghai.gov.cn/zwgk/system/2024/08/18/03005143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