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特别关注

省农业农村厅聚焦衔接资金“一刀切”——管好用好衔接资金 撬动产业发展大局

发布时间:2024-08-21 作者:佚名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

  近年来,昭通市大力发展笋用竹产业,明确盐津、大关、永善、绥江、镇雄、彝良、威信、水富8个竹产业县(市)要加大衔接资金投入力度,除水富市外,7个县每年投入笋用竹产业加工环节的资金不低于当年度衔接资金的20%。随着衔接资金全过程使用管理逐步规范,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道路。2023年产鲜笋40万吨,综合产值达137.52亿元;镇雄县碗厂镇笋农年收入20万元等好消息不断传出,联农带农“含金量”迅速提升。

  昭通笋用竹产业正是我省扎实推进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一刀切”问题排查整治,力促资金项目资产提质效惠民生,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赋能增效的受益者之一。截至6月底,全省下达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234.02亿元,纳入年度实施计划项目11265个,已开工8388个、开工率74.46%。使用衔接资金项目8378个,使用衔接资金项目开工7778个,开工率92.84%。省级和中央衔接资金支出123.77亿元、支出进度52.9%。

  为持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省农业农村厅聚焦关键问题,开展全面排查。印发强化整治衔接资金“一刀切”有关问题的通知,聚焦资金项目分配、项目部署谋划、奖补政策制定、奖补审核兑现、资金拨付管理、征求群众意愿6个方面,开展全面排查,重点检视项目实施条件、项目申报审核、产业项目简单发钱发物、资金拨付等问题,切实加强衔接资金全过程使用管理。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不断调整支持举措,匹配工作实际。印发修订《加强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拓展资金支持重点,丰富扶持方式、支持促进增收的其他相关领域、必要的基础设施补短板等方面内容;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优化资金下达和支出进度的有关规定,更加贴合基层工作实际,更能体现和发挥衔接资金的激励作用。截至6月底,全省项目库中产业项目6585个、占比53.53%,用于产业发展的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145.63亿元、占比62.27%,通过政策推动各类企业、合作社以利益联结带动农民增收,累计兑付奖补资金1.5亿元。

  按照审慎废止一批、迅速优化一批、研究出台一批的工作思路,我省对不符合现行政策要求或与当地产业发展、群众需求不符的政策,审慎研究、及时废止;对已有相关要求但无法满足现行工作需要的一部分政策,及时组织优化完善;对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密切相关、群众呼声较高,且符合资金投向要求、亟待支持的领域和项目,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出台相应支持政策。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优化完善“3早、3原则、3方受益”的衔接资金管理使用机制,坚持项目“谋划早、安排早、实施早”,坚持资金重点投向产业发展、补齐短板、示范创建原则,统筹兼顾企业、村集体和脱贫人口3方利益,全县乡村产业加快转型发展,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健全。

  省农业农村厅还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效。根据《乡村振兴领域简单化“一刀切”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建立负面清单机制和自查整治机制,制定云南省乡村振兴领域衔接资金使用负面清单,指导州(市)、县(市、区)规范衔接资金使用,督促各州(市)牵头对所辖县(市、区)衔接资金“一刀切”问题进行全面自查和整治,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规范性,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对标对表各级政策规定,明确项目入库负面清单,围绕县级“花牛菜果”四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将有限的资金和以往分散实施的项目集中投入到坝区,项目收益以5年为一个阶段,按投资额的7%、8%和9%收取租金,资产收益联结到全县所有村集体和脱贫户、监测户,实现企业和群众互利双赢。


原文链接:https://www.yn.gov.cn/ywdt/bmdt/202408/t20240818_30345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