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社会调查

广州促进城乡要素流动 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

发布时间:2024-08-10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

  8月8日,广东省心帆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心帆体育”)拿到广州首张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鉴证书,以13000元/年的价格取得黄埔区黄麻社区鹅山社近10亩林地的20年经营权。

  这意味着,心帆体育的负责人陈佳龙有了一张“金融授信”证明,在黄麻村的投资可以办理抵押贷款了,年轻人可以在山谷放心“飙车”了。

  这不是一条普通的村落。向西向北有天鹿湖森林公园、火炉山森林公园、帽峰山森林公园环绕,自然环境优越且距离市中心仅半小时车程,因而被打造成广东省首条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长岭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去年,山地自行车运动员苏珅亮拉了几个热爱山地自行车运动的朋友,在黄麻村投资创立了广州飞帆山地世界。这个暑假,车手们在山谷集结,风驰电掣的山地车在疾风中穿梭,冲刺时的尘土伴随着阵阵呐喊欢呼声扬起,一场飞帆山地世界嘉年华赛事在热浪中迎来高潮。

  这个藏于超大城市深山里的静谧村庄终于“出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

  从村里走出去的年轻人,看到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潜力,把对美的探索及对发展的期待带回村庄。如今,黄麻村的乡村产业项目已带动社会资本总投入达3963万元,也为广州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

  回到快乐老家,探索山野之美

  一条国家级登山步道、一座“南法庄园”艺术农场、一场山地自行车越野赛事……假日催生的旅游和消费需求,让位于深山里的黄麻村在这个夏天愈发热闹,每个周末都能迎来数千名游客。

  夏夜,音乐会的演奏声回荡在黄麻天鹅谷。走出黄麻的年轻村民谭闰云回到了黄麻村,投入超500万元资金,创办了满山丘艺术农场。

  这几日,谭闰云又筹备起了一场诗歌展,装修了近半年的玻璃书房,也将在8月中下旬正式对外开放。

  谭闰云是一名美术生,曾在浙江杭州经营过乡村民宿。

  “当城市生活越来越异化,我想寻找一个地方,为年轻一代提供另一种乡村的想象,一种生活美学与大自然结合的城乡新空间。”谭闰云说。“不如回乡、回黄麻”的想法冒了出来。

  这条仅10.2平方公里的山间村落,森林覆盖率高达97%,整座村庄被山谷、竹林和小溪包裹,当地村民基本为广府民系和客家民系。

  两年前,长岭步道被中国登山协会授予“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示范工程”,并入选全国十大精品徒步线路,连续两年举办长岭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联赛揭幕站。

  一个个国家级赛事落地,让黄麻村收获了一众社会资本的青睐。

  结合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联赛揭幕战、自行车林道山地赛等重要赛事和“四大会”黄麻客家传统节日,这里打造了一系列春日踏青、民俗体验、乡村音乐节等游览项目,产业间互相引流,让节点成燃点、化流量成留量。

  随着周边环境的完善和流量的引入,长岭·天鹅谷吸引了越来越多艺术家项目进驻。资深文博人蒲亭利在天鹅谷开办的鹅山·新所,将艺术与社区、产业连接在一起,近日,该所的艺术中心首展,既点亮了城乡绿色生态,又实践了艺术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的理念。

  如今,归乡人的生活美学、原乡人的农家食肆、新乡人的惬意时光,在黄麻碰撞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空间。

  全域统一规划,社会资本进村

  在回到黄麻投资前,始终困扰谭闰云的一件事是如何与村民谈土地租金,她本以为这会是一场长期的拉锯战。但后来却发现,担忧是多余的。

  在黄麻,以往的“项目等地”转变为“地等项目”。

  “我们通过土地流转,将村民手中零散的土地使用权统一收归村社集体,再由村社集体按照规定出租给项目,统筹项目用地保障,实现统一归口式管理。”黄埔区长岭街道党政办主任孙立华介绍。

  社会力量注入黄麻的背后,是乡村统筹规划设计下的一次全域布局。

  针对“产—城—村—田”空间混杂、产业空间连片发展受限等问题,黄麻试点的第一步,是从顶层设计入手,由政府统一规划“乡村发展总框架”,以改革为要,破解城乡协调发展中的难题。

  事实上,自全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以来,黄埔区就锚定打造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双标杆区的总目标,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努力推动黄埔区“百千万工程”在全省全市当标杆、走前列、作示范。今年,黄埔区在全省“百千万工程”年度考核成绩中获评“创先类”区优秀。

  “政府真正需要做的角色是‘搭台’。”孙立华介绍,街道统一乡村规划调性、厘清土地红线,前期投入580万元财政资金修通山间道路等这些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服务。

  这两年来,孙立华还“喜提”了另一个身份——黄麻社区第一书记。作为项目与村社的沟通桥梁,他也成了众多项目投资者的“大管家”。

  为了及时协调化解项目投资方内部的意见分歧、项目与村民之间的利益矛盾,长岭街道在黄麻社区推行“园区式”管理,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村企积极互动交流,推动项目方将项目建设维护、服务管理等就业岗位优先供给当地村民,引导统筹项目与项目之间的交流协作、共商共赢。

  截至2023年底,该村社集体经济稳定增长700万元/年,村民总收入增长约500万元/年。

  从一个散乱的深山小村庄,到依靠“步道经济”引得社会资本纷至沓来的“明星”村,实施乡村统一规划运营成为撬动黄麻巨变的支点,使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回流。这片美丽的山谷,有了更实质的蝶变。


原文链接:http://www.gd.gov.cn/gdywdt/dsdt/content/post_447534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