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媒体纵横

努力成才 尽展其才 ——江苏省民政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纪实

发布时间:2024-08-06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记者 周冉冉

  人才就是未来。作为人文荟萃之地,江苏省一直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传承。近年来,江苏民政部门精心培育高技能人才,为这片钟灵毓秀的沃土注入一股不息的清泉。

  在养老领域,完善的养老服务人才培训与考核体系已经建立;在殡葬领域,“青蓝工程”计划将精湛技艺与实操经验代代传承;在康复领域,大师分享、难点攻坚、技术交流等已成常态……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队伍培养体系,为江苏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厚植人才根基。同时,江苏民政以学校教育引入源头活水,以岗位锻炼培育肥沃土壤,以职称评审、能力评价搭建成长阶梯,逐步建成一支人人努力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民政专业技能人才队伍。

  育才沃土,耕好民政人才“示范田”

  “奶奶,你们可要为我加加油哦!你们不唱我都不好意思自己唱了。”养老护理员孙璇手里拿着摇铃,伴着音乐唱起《歌唱祖国》。身边的十几位老人或坐在轮椅上,或扶着助行器,纷纷高歌起来,歌声响彻江苏省老年公寓的园区。

  轮椅上,一位白发苍苍的奶奶跟着音乐节奏摆动摇铃。老人名叫刘云弟,今年已经93岁了。“我妈妈半年前住进来的,那时候因为脑梗,已经完全无法行动。经过护理员的精心照料,现在已经能坐着轮椅出来活动了。”来探视母亲的齐国栋也是一位老人,看到母亲积极参与活动,不禁红了眼眶。“护理员们的照护真的很专业。我妈妈不爱吃饭、不爱说话,但只要小孙两三句话,就能让她多吃几口、多讲几句。”

  被老人们频频夸奖的孙璇,正是今年5月举办的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赛项的一等奖获得者。在这场备受民政行业瞩目的国家级赛事上,江苏民政代表队派出了10人参赛,9人获奖,其中6人站上了一等奖的领奖台。

  江苏民政为何能有如此多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亮眼的成绩并非偶然。

  “我省积极打造育才用才‘生态圈’,不断健全完善造就人才、用好人才、成就人才的载体平台,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江苏省民政厅厅长谢晓军在大赛承办工作总结大会上指出。江苏省民政厅将“加强民政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编制一批行业标准”纳入“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让人才和标准化建设成为民政事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和重要基础。

  江苏省民政厅、省人社厅联合出台加强民政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文件。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共开展民政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人技术等级考核50余场(次),培育高级技师近20人、技师210余人、高级工460余人、中级工900余人、初级工1400余人。

  竞赛是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的重要平台,江苏民政也积极参与举办。近年来,举办省级竞赛13届(次),组织参加 1次全国竞赛,31人(次)获得一(特)等奖;8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2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拥有8个民政部授牌的技能大师工作室。

  体系支撑,铺就人才成长“通天梯”

  “养老服务是个技术活,过去我们的技术不过硬。对于民政部门来说,养老服务人才面临两大难题,一方面是招人难、留人难,另一方面是高技术人才稀缺。”据江苏省社会福利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省民政厅原二级巡视员陆敏介绍。

  2020年,养老护理首次列入江苏技能状元大赛以及省级民生实事项目。“首次竞赛时,各地养老护理水平参差不齐。然而,此后通过每年举办各类养老技能大赛,逐级选拔、以赛促训,促进各地大练兵,各地养老护理水平逐渐拉齐、提升。”陆敏说。

  “双手交握胸前,单腿屈膝,伸直手臂向两侧摆臂,借助惯性翻身。做得很好!”南京市点将台福利院的养老护理员常丽莉一边扶着扮演“老人”的记者缓慢翻身,一边说着鼓励的话语。在她的牵引带动下,记者扮演的“无法自主翻身的老人”,顺利由平躺变为侧卧。而这场演练就发生于设置在点将台福利院的江苏省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中,有一比一还原养老护理员大赛的社区、居家、机构等养老场景,也有轮椅、护理床等实际工作中会接触到的实物。“每个月我们都会进行实景竞技,时刻保持高熟练度、高完成度的状态。”据了解,江苏民政共培植24家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并给予1414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同时培育养老服务产教融合型企业12家,其中1家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目录。

  “除了竞赛,我们还办学校、评职称。”江苏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林莉介绍道,省民政厅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了全国首家本科起点的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经过几年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据统计,学院3年来共招收本科生550人、研究生近百人。省内共有83所中高职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在校生超过6万人,形成人才蓄水池。

  “高层次、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出来后,需要有通道能够把这些人才留在这个行业里面。2023年,我们在民政部指导下,建立了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职称体系,让专业院校的科班生愿意参与到这个行业中来,把人才引进来、留下来,同时也使我们的护理员队伍有了职业上升的通道,能看到可预期的未来。”林莉说。

  此外,江苏省稳步探索养老护理员技能人才与养老护理专业技术人才评价贯通机制,有效拓宽发展通道、清除人员流动障碍,统筹推动养老护理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技能人才两支队伍发展。

  成果共享,同绘民政事业新蓝图

  记者见到毕珂磊时,他正在江苏省伤残人康复中心的工作台前反复研究着一副大腿假肢的石膏模型。此次参加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他未能获奖。

  “可我也有自己的收获。”作为一名假肢装配师,毕珂磊通过比赛与全国各地高手同台竞技,还意外有了新发现。“初装患者残肢尺寸变化较大,一旦萎缩便需要重新调整尺寸。这次比赛,我发现如果用石膏制作临时假肢,辅助患者进行站立、行走训练,更有益于促进他们残肢萎缩,降低反复调整制作的成本,缩短等待时间。”

  假肢装配、矫形器装配涉及医学、生物学、物理学、材料学等多学科,对从业人员日常训练与钻研都有极高的要求。“日常我们会邀请大师来康复中心座谈授课,特别是针对某些技术难点、关键要点,进行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康复中心技术工作组负责人任定卫介绍。

  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江苏省壮大康复产业规模,印发《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实施意见》,参与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举办第39届中国国际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博览会。同时,为从事康复工作的人才提供实践锻炼平台,连续4年实施“福康行——持续关爱”项目,由假肢矫形器制作大师带领项目团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服务、提升技能。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便是‘青蓝工程’计划的受益者之一。”在南京市殡葬管理处,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公墓管理员赛项一等奖获得者林仁龙介绍道,“青蓝工程”计划通过师徒结对培养的模式,签订书面协议,约定师徒双方责任与义务,帮助新入职的青年职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该计划现已顺利推进至第二年,共结成17 对师徒。“入职之初,我的师父手把手教会我所有实际操作中的技术要点、难点,让我迅速成长起来。此次大赛获奖后,我也要将我的经验、技术、心得传承下去。”

  江苏省打通殡葬领域人才技术上升通道,依托省殡葬行业协会,成立了省殡葬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第三方评价机构,负责全省殡葬类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相关培训和考核工作,畅通了江苏省殡葬行业合同制职工等级晋升通道,全面提升了江苏殡葬职工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传帮带作用,整合人才资源,形成团队优势,以老带新、以弱带强,积极打造遗体整容美化工作室,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技术创新提供交流平台。


原文链接:https://www.mca.gov.cn/n152/n166/c1662004999980000864/content.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