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舆情监督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首日 京味“文化大餐”吸引国内外目光

发布时间:2024-06-23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网

  北京展区人流如织。

  北京展区人流如织。 (程功 摄)

  6月19日,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本届图博会以“深化文明互鉴,合作共赢未来”为主题,沙特阿拉伯王国担任本届主宾国,共吸引71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家中外展商参展,有22万种中外图书集中亮相。大会为期5天,6月23日闭幕。

  本届图博会设置国内综合馆、主宾国、国家区域联合展台、精品出版物展区、海外展区、国内专业出版展区、国际版权中心、学术馆区、BIBF艺术书展、网络出版馆、世界礼物市集、童书展区、BIBF插画展区等多个展区。各个展区人气高涨,各项活动精彩纷呈。

  京味图书集结亮相

  图博会首日,北京展区人流如织,京味“文化大餐”引来中外人士的热切关注。“走进北京胡同,感受京味文化的独特魅力——《多视角下的北京胡同》图书分享会”为北京展区的首场活动。本书执行主编、旅游教育出版社副社长丁海秀饱含激情地分享道:“《多视角下的北京胡同》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方式介绍了北京胡同的前世今生,用独特的京味语言记录了北京胡同的古今风貌,把胡同的青砖灰瓦、犄角旮旯、生活细节表现得淋漓尽致。”

  活动中,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魏光奇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从胡同里老北京人的邻里关系、家长里短谈到民风民俗,将胡同里的优秀传统文化娓娓道来。

  有关北京历史文化的最新图书集结亮相,引来读者纷纷驻足翻看。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凯如数家珍地介绍道,由北京华景时代策划的《北京三万里:重大时刻来华的那些人、那些事》,完整记述了15位耳熟能详的外国人,如马可·波罗、汤若望、埃德加·斯诺、小泽征尔等,在北京的“破冰之旅”背后的精彩故事。《大运河文化辞典》则由95位专家学者把关,230多人参与编写,该书共有9000个词条、580多万字,历时5年编纂完成。

  有关北京的老照片图书被读者“追捧”。北京日报出版社推出的《中轴之门》《北京中轴百年影像》,以老照片的形式全面记录中轴线的故事。北京日报出版社总编辑赵婷表示,《中轴之门》选取北京中轴线这条文明轴线上的座座门户,以独特的视角、精美的图片、引人入胜的故事,生动呈现了北京中轴线的风云变幻、趣事逸闻。

  北京文学展丰硕成果

  在北京展区,集中展出的北京文学图书更是一大亮点。《宝水》《阿娜河畔》《平安批》《云中记》《北上》等反映了北京文学创作、出版的丰硕成果,《跑步穿过中关村》《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人生》等图书多语种版本的展出,尽显北京文学“走出去”的亮眼成绩。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谈及北京文学“走出去”,不仅深感欣慰,也有冷静思考。他在与海外汉学家的交流中愈发感到,中国作家的写作喜欢写得细致,写得绵密,这当然是好的文学,但对于国外读者来说,难免会觉得有些繁琐。这让韩敬群对于“走出去”的文学作品的特质有了更清晰的把握,他提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新近推出的作家何大草新作《坡地手记》多是短句,情节推进很快,这类作品显然更易于被外国读者接受。

  海外出版商组团到访

  图博会首日,来自英国、意大利、斯洛伐克、土耳其、阿联酋、印度、巴西、阿根廷、卢旺达、乌干达的出版商代表组团到访北京展区。

  在版权输出展台,客商纷纷驻足,目光在众多精品出版物间穿梭,他们翻阅着书页,感受着来自中华大地的深厚文化底蕴与来自北京的开放、包容、友好。来自意大利的Oriana Conte对中国当代文学板块抱有浓厚兴趣,她说,通过阅读当代中国文学作品能够更好地了解到当下的中国。印度组展人Senthil Nathan对北京展区的设计赞不绝口,他认为,国际书展是全球出版业者互相学习、交流互鉴的绝佳机会,感谢北京展区带来了近乎完美的呈现。(路艳霞)


原文链接:https://www.beijing.gov.cn/ywdt/gzdt/202406/t20240620_372173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