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舆情监督

通辽市:沙海添绿 产业兴绿 千里深绿

发布时间:2024-06-20 作者:佚名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府

  艳阳普照,绿染黄沙。一望无际的沙丘经过多年的努力穿上了“新衣”,一个个草方格,一株株新绿,迎风摇曳,带给科尔沁沙地无限生机。

  通辽市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沙地面积4104万亩,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52.9%,是科尔沁沙地的主体地区,也是全国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地区之一。随着时代变迁,由于气候变化、人口增加、开荒种地、超载放牧、过度樵采、乱砍滥伐等多种因素影响,致使林草植被日益退化、土地逐渐沙化,生态平衡严重失调,一度出现沙进人退的现象。为摆脱风沙危害,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通辽市坚持不懈地把林业生态建设、防沙治沙、保护生态、发展林沙产业摆在突出位置来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辽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三北”工程、“四个千万亩”生态工程、欧投行贷款造林项目、科尔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2023年启动实施了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五个千万工程”,坚决同风沙奋战,向沙漠进军,在光秃秃的沙海中播撒绿色的希望,在科尔沁大地上绘就了防沙治沙新画卷。

  绿进沙退,土地沙化实现良性逆转。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按照先易后难,坚持保护与治理相结合,造封飞、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1978年以来,“三北”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1.74亿元,营造林2622.69万亩。

  从2020年开始,实施了欧洲投资银行贷款“通辽市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完成造林90.13万亩。从2021年开始,实施了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涉及农牧、林草、水利、矿山、气象、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十类重点工程、30个子项目,完成投资43.6亿元。经过40多年的接续治理,全市有3000多万亩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900多万亩水土流失土地、近3000万亩农田、2000多万亩草牧场得到有效保护,平原区90%以上的基本农田实现林网化,公路绿化总里程7000多公里,国省干线绿化率达90%以上,3000多个村屯绿化全覆盖。全市森林面积增加到17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9.47%,比1978年提高了10.57个百分点。草原面积稳定在2662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64.86%。沙区林草植被盖度逐年增加,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从根本上扭转了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土地沙化实现良性逆转。

  绿随人走,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通辽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按照“以人为本、绿随人走”的总体要求,以村屯、道路和城区绿化为着力点,突出推进身边增绿。不断强化村屯绿化,以城镇村屯周边、房前屋后、庭院内外、街巷道路、文化广场、街角空地为重点,采取乔灌花草、落叶与常绿树种相结合。

  “十四五”期间,建成“国家级森林乡村”30个,开鲁县被评为自治区级乡村绿化美化示范县,库伦旗六家子镇被评为自治区级“森林乡镇”,打造了一批“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乡村绿化美化示范典型。不断强化通道绿化,以好通高速公路、八茫线、国道303线、开发区—科区—左中环线、甘库线、国道111线、大广高速公路、大保一级公路等8条国省干道为重点,对已经绿化的路段、缺苗断条的进行补植补造、完善提高,未绿化路段采取“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高标准绿化,打造了一批绿色长廊。

  不断创新义务植树方式方法,拓展网络平台功能,建立“互联网+义务植树”工作机制,打通线上捐赠与线下参与的渠道,充分调动适龄公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倡导公民以现场植树、林木抚育、认种认养、线上捐资等方式履行法定植树义务,形成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风尚。科左后旗成功申请“互联网+义务植树——种下一棵树,固住一片沙”线上捐款资金,在努古斯台镇努古斯台嘎查建设义务植树基地269.9亩,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形成“实体参与”与“网络参与”一体两翼共同发展新格局。

  昔日的贫瘠沙地,如今已变成了充满希望的田野,每一粒沙砾都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黄沙变“金山”的奇迹。

  2022年,通辽市“塞外红”苹果荣获国际森林认证认可计划PEFC标识。2023年,开鲁县荣山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功申请《出境特定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生产、加工、存放单位注册登记证书》。从获得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到进一步取得“出国护照”,通辽“塞外红”苹果凭借过硬的品质,持续深耕国际市场。如今,以“塞外红”苹果为代表的通辽市经济林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并已初具规模。目前,“塞外红”苹果、沙地葡萄等特色林果的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以山杏、文冠果、元宝枫为主的木本粮油产业基地近300万亩。

  近年来,通辽市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与产业发展生态化深度融合,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注重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通过实施治沙与富民相结合战略,发展木材、特色林果、生态旅游、林下种植养殖以及新能源等多元化产业,成功打造了一系列沙区支柱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在立地条件优越的沿河两岸、平缓沙地等区域,通辽市重点建设了以杨、柳、榆等速生树种为主的商品用材林基地,通过协调融资、贷款贴息等扶持措施,木材加工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全市商品用材林基地已超过50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500多万立方米,木材初加工和深加工企业稳定在100家左右,年产值约5亿元,木材精深加工能力保持稳定。

  依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沙漠公园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资源,通辽市以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自驾游为抓手,全力打造生态旅游圈,并致力于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如今,以库伦旗银沙湾国家沙漠公园、奈曼旗宝古图国家沙漠公园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项目正在蓬勃发展。全市年沙地生态旅游人数已超过200万人次,年产值高达20亿元以上。同时,通辽市还通过举办大青沟森林大会、枫叶节和敖包相会等丰富多彩的森林文化旅游活动,进一步推动集生态观光、娱乐休闲、森林康养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有效地激活和释放了生态红利。

  此外,通辽市还积极探索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等新型建设模式,这些新模式已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通辽市林下经济发展面积已超过68.6万亩,参与林下经济的农牧民户数达到2万余户,产值高达1.78亿元。同时,还涌现出开鲁县东风镇章古台村东北鹅业林下养殖场、扎鲁特旗畜牧养殖公司以及库伦旗绿凤土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林下经济建设典型。结合科尔沁沙地歼灭战,通辽市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使中(蒙)药材种植、食用菌培育等绿色种养业得以有序发展。如今,通辽市已成功建成中(蒙)药材基地20多万亩,涵盖30多个品种,年产值高达10亿元。

  通辽市拥有广阔的沙地资源和丰富的风能、光能资源,这为发展沙区清洁能源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全市风电装机规模已达到400多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超过100万千瓦。通辽市通过大力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产业一体化工程,推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与新能源建设的深度融合。通辽市充分利用沙区丰富的光能资源,在沙地核心区集中连片推进风电光伏的规模化开发,同时在沙地边缘居住区推进光伏的分布式开发。此外,通辽市还在探索和推广“林光互补”“草光互补”“光伏+治沙”模式,在光伏板下和板间种植多年生牧草、灌木和中草药材等,以实现生态产业的立体化发展。

  这是科尔沁儿女数十年来坚决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誓把黄沙变绿海、誓把荒山变青山的深绿回响。

  面对极为宝贵、来之不易的林草资源,通辽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之以恒以林草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三分治、七分管”,通辽市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保护优先的方针,重点围绕林草植被保护、禁牧和草畜平衡,加大执法力度,常态化打击非法乱垦滥牧、乱采滥挖、乱征滥占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以完善的法治体系护佑绿水青山。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了《通辽市沙化土地治理条例》,并计划颁布《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全力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决定》。市政府组织编制了《通辽市“十四五”草原保护修复利用规划》及配套政策,依法规范沙地治理和资源保护利用。严格贯彻执行《森林法》《防沙治沙法》《草原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出台了《通辽市沙化土地治理条例》,强化法律监督,切实保护好生态建设成果。

  前不久,通辽市发布2024年第1号林长令《关于印发〈通辽市2024年林长制工作要点〉的通知》,对扎实推进“三北”工程,全力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协同推进林草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作出安排和部署。这是通辽市以林长制为总抓手全方位推动各项工作全面提质增效的具体实践。

  林长令要求,要强力推进治理保护,推动林草高质量发展。要加强林草资源保护管理,持续整治各类破坏森林草原资源行为,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工作,加强天然林保护和公益林管理,开展好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试点工作。要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要抓好林草灾害防控,严格落实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扎实做好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91万亩、草原有害生物防治225万亩,完成松材线虫病普查监测44万亩。要提升林草产业发展水平,推进林草领域改革以及碳汇工作,加强国有林场、种苗资源保护和建设。

  近年来,通辽市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政策,除将扎鲁特旗8个苏木镇场列为草畜平衡区外,其余地域均列为全年禁牧区域,让草原得以休养生息。加大禁垦禁牧力度,先后印发了《通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严格禁垦禁牧加强森林草原生态保护的通知》等,加强林草执法队伍和基层执法力量建设,深入开展禁牧休牧执法专项行动,及时查处超载放牧和违规放牧行为。

  大力实施收缩转移战略,先后转移安置罕山及周边地区和阿日昆都楞镇部分群众,解决了草原生态环境安全隐患问题,在扎鲁特旗建立了罕山147万亩无人无畜区和阿日昆都楞镇100万亩天然草原封禁保护区,建成360万亩集中连片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天然草原得到有效修复。印发了《关于严格用地分类管控加强违法用地整治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林草湿资源保护严格规范林间种植行为的指导意见》《通辽市破坏林草湿资源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方案》等文件,全面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坚决整治破坏林地草原违规违法行为。


原文链接:https://www.nmg.gov.cn/zwyw/gzdt/msdt/202406/t20240618_252545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