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舆情监督

城市副中心从蓝图变成现实 八年蝶变 新城崛起

发布时间:2024-05-29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网

  2016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自此,中国历史版图上前所未有的一座新城,开始孕育生长,到今天已是整整8年时间。

  这8年来,北京市始终牢记嘱托,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要求,坚持一年一个节点,让城市副中心日新月异、生机勃发,每年都有新变化。

  而今,这座新城已初现峥嵘:城市框架有序拉开,绿色发展特色凸显,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承载力、吸引力和辐射带动力持续增强,不仅是千年古都又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更与河北雄安新区形成了北京新的“两翼”。

  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正酣。图为该工程的标志性建筑——“京帆”。

  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正酣。图为该工程的标志性建筑——“京帆”。(京投枢纽公司供图)

  北京艺术中心在绿树掩映中蔚为壮观。

  北京艺术中心在绿树掩映中蔚为壮观。(孙立新 摄)

  京唐城际铁路运潮减河隧道正在施工。图为“京通号”盾构机。

  京唐城际铁路运潮减河隧道正在施工。图为“京通号”盾构机。(中铁十四局供图)

  超级工程引入营城新理念

  一座城市,总少不了几座地标建筑。要问起副中心的地标,“老通州”郭建华一口气能说出四五个:三大文化建筑、环球影城、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

  这几个大项目,都是在老郭的镜头里一天天“长”出来的。打小在运河边长大的他酷爱摄影,常常背着十几斤的器材走街串巷,用小镜头记录家乡的大变化。相比于运河美景,老郭更爱拍塔吊林立、机械轰鸣的工地。“我喜欢超级工程那种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力。”打开他的电脑,屏幕上出现的巨大钢结构建筑,酷似一面迎风起航的船帆,力量感十足。

  这面帆,有个好听的名字——“京帆”。它是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标志。这个超级工程西靠大运河,东邻东六环,处于副中心“一带一轴”空间结构交会处,地下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相当于在地下挖出十多个北京站。“京帆”的存在,正是为了把自然光引入车站内,让旅客身处地下30米也能抬头看蓝天。

  在设计理念上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预计于2025年投入使用的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将成为大运河畔的一座“立体城市”。交通功能藏身地下,4条轨道交通、2条城际铁路和1条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在此交会,让“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加速度;地上则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园、写字楼、公寓楼、酒店和商业空间……呈现“地下枢纽地上城、上下高度融合”的总体格局,打造城市副中心活力中心。

  不仅仅是炫酷的地标,这座综合枢纽还是副中心以崭新营城理念搭建城市框架、治理“大城市病”的一次示范。与之相似的“大手笔”还有2019年启动的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把东六环局部路面引入地下隧道,以解决东六环交通拥堵、分割城区等问题,完善城市副中心的路网系统和绿色空间格局。预计2024年年底,“地下东六环”将具备通车条件。届时,副中心10余条道路将实现东西向贯通,原有的东六环将逐步改建成高线公园供市民休闲。

  一边拔节生长,一边砥砺创新。建设者们正为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样板而不懈努力。

  千年运河实现文化复兴

  虽是新城,却有一条文明的纽带,贯穿着古今。这就是流淌千年的大运河。

  城市副中心建设8年来,运河这张历史文化金名片愈发闪亮。最引人瞩目的,就是运河畔2023年年底落成的三大文化建筑: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走进大运河畔的北京艺术中心,葡萄园式的音乐厅、法国浪漫派管风琴以及随处可见的现代雕塑,满满的艺术氛围带来美的享受。

  对于通州人陈立来说,北京艺术中心在她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过去,她家离艺术中心所在地块不远,后来腾退搬迁住进新居,如今又回到这里聆听高雅音乐。“我平时喜欢听古琴音乐,过去要跑到中山公园音乐厅,听完回家经常11点多了。现在北京艺术中心建到家门口,我们通州也有了高品质剧院。”陈立说。

  开业运营短短100多天,北京艺术中心已经举办了104场演出、106场艺术活动,捷杰耶夫、布赫宾德、吕思清等中外名家先后登台亮相,16.1万余人走进这里感受艺术的熏染。北京艺术中心与一旁的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一起组成的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现已成为大运河畔熠熠生辉的文化明珠。

  “出道即巅峰”,有网友这样形容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更让通州人感到提气的是,2024年初,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顺利通过验收,获评5A级景区,这在通州历史上还是头一回。

  “搁十年前,谁能想到,运河现在能这样火?”不少“老通州”感慨。曾几何时,在通州人眼里,运河的辉煌还停留在漕运鼎盛的年代。四十岁往上的通州人,早些年对现实中的运河并没有好印象:水质恶化、气味刺鼻,鱼虾几乎不见踪影,平常路过根本不愿意靠近。

  从2013年起,北京市先后实施了三轮“三年污水治理行动”,运河水质得到了大幅度改善,鱼虾、水鸟再度回归,曾经的臭河变成了景观河,并实现了旅游通航。近几年,通州区进一步将散落岸边的西海子公园葫芦湖景点片区、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运河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等“明珠”串联起来,通过水路、陆路连为一个整体,成为一个既可以追寻古迹文化又可以休闲运动、亲近自然的综合景区。桨板、赛艇、帆船等各式新潮的休闲运动在运河水道上兴起;烟火气十足的运河消费季、文创市集等也热闹开启……

  进入副中心时代,一度黯淡萧瑟的北运河正在实现文化复兴。以运河为纽带,从北向南,勾勒出一条文化长廊,沿线是近年来蔚然兴起的特色小镇:台湖演艺小镇爵士乐演奏正酣,北京交响乐团即将加盟入驻;张家湾设计小镇通运古桥透着历史的沧桑,琉球人墓见证了中琉友好交往;宋庄艺术创意小镇里声音艺术博物馆等艺术场馆星罗棋布,人文气息馥郁风雅……运河两岸,“众星拱月、串珠成链、各美其美”的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正在形成。

  绿色发展融入全过程全领域

  运河美,森林更美。规划之初,副中心就是“长”在森林里的城市。8年来,“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生态画卷已从蓝图畅想变为美好现实。

  若干绿化项目中,最具标志性的当数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公园以东方化工厂腾退地块为核心建设,占地11.2平方公里。自2020年9月底开园以来,已接待上千万游客。对于生活在副中心的人来说,到绿心跑步、遛娃、露营、看演出,已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由京冀共建的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是又一重磅生态项目。公园的三大主题园,即国家级植物园、潮白自然教育园和通燕艺术运动园概念设计初步完成,即将启动建设,环绕副中心的绿色“项链”将补齐东侧的最后一环。

  通过大范围植绿补绿增绿,当前城市副中心“两带、一环、一心”绿色空间格局已基本形成,辖区森林覆盖率达33.70%。2022年,副中心成为北京平原地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

  蓝绿交织的生态环境,为副中心绿色发展构筑了深厚的生态基底。不过,绿色发展并不仅仅体现在生态上。2024年2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副中心将其细化为141项重点任务,涉及建筑、交通、产业、能源、生态、文化等多个领域。绿色发展理念将融入城市副中心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以产业为例,五河交汇处的运河商务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围绕“总部+金融”、打造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的战略定位,已吸引2万余家企业在此注册发展;在中关村通州园,主攻清洁能源的高科技企业已有41家。

  在新城建设中,副中心绿色建筑执行标准全市最高,现已全面实现新建建筑100%达到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新建公共建筑100%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清洁能源在重大工程中广泛应用,如三大文化建筑就是节能典范——建筑屋顶上安装的光伏发电设备可提供充沛的绿色电能,地表下“藏”着高效运行的绿色能源系统。相较于传统“市政热力+分体空调”的形式,三大文化建筑绿色能源系统每年可减少1万吨二氧化碳、60吨二氧化硫、900千克氮氧化物排放,降低能耗折算标准煤3800吨。

  承接疏解汇聚优质民生项目

  8年来,北京聚焦“以副辅主、主副共兴”,北京市级行政办公区一二期先后在城市副中心建成投用,市级机关两批集中搬迁工作顺利收官,61家北京市属国企及下属企业实现落户,北京城市副中心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显著。

  与市级机关、市属国企及下属企业一起搬来副中心的,还有好医院、好学校。宋庄“画家村”小堡西侧,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安贞医院通州院区近日通过质量验收。与朝阳院区“大综合、小专科”定位不同,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将主要承担为城市副中心及周边地区人群提供心血管相关疑难杂症、急危重症救治,以及周边居民基本医疗服务等医疗功能。

  在此之前,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已分别于2019年、2021年开诊。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安贞医院、首儿所等大医院的通州院区将先后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届时通州区三级医疗机构将达8家以上。

  2021年,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1400余名学生和140名教师走进了新校园,这是城市副中心引进的首家市级优质资源学校;2023年,北京景山学校通州分校迎来首批900名高一新生……近年来,市教委统筹全市63所优质学校“一对一”支持通州区学校,人大附中、北京五中、北京小学、史家小学、黄城根小学、北京一幼海晟实验园、北京第五幼儿园等中心城区优质资源,相继在城市副中心落户。2024年内,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将投入使用,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计划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处理好与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的关系,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城市副中心近年来持续推动医疗、教育等资源向北三县延伸: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托管大厂县妇幼保健中心,潞河医院与三河市人民医院、三河市中医医院、大厂县人民医院、大厂县中医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通州区33所学校与北三县51所学校建立“手拉手”合作关系,推动教育交流深度融合发展……北三县居民享受到越来越多协同发展带来的红利。

  一盘棋、一体化,协同发展向更深层次迈进。2023年12月,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两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进入体制机制更加完备、工作体系更加健全、行权管理更加一体化的新阶段。(陈强 孙云柯)

  城市副中心8周年大事记


原文链接:https://www.beijing.gov.cn/ywdt/yaowen/202405/t20240527_369427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