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社会调查

綦江:“三破三立”构建社会救助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4-01-13 作者:佚名 来源:重庆市民政局

  綦江区民政局依托民政部“救助通”项目试点,创新推进“数字救助”改革,着力以“大数据+铁脚板”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深入推动社会救助领域工作体系重构、业务流程再造、体制机制重塑,推进全区社会救助申请“一条通道”,智推“一个平台”,救助“多部门联办”,帮扶“多元力量参与”,形成多跨协同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新格局”。

  破解体系不健全“难点”

  建立“数字救助”多级融合新模式

  

  强化组织领导为健全救助体系提供组织保障,成立以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第一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推进专班,增强大救助“数字改革”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建立三级救助服务体系,区级设立救助服务中心1个、镇(街道)救助服务站21个、村(社区)救助服务驿站381个,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救助网络。

  破解信息不畅通“堵点”

  建立“数字救助”多跨协同新格局

  

  家住綦江区通惠街道新街子社区的居民罗某霞,肢体二级残疾,同时患有风湿病,目前呈瘫痪状态,生活起居都需要人照顾,丈夫娄中流之前在綦江河东市场租门面卖衣服,现已关门不再经营,小孩还在读书,一家人生活陷入窘境。2023年7月,娄中流看到“重庆救助通”的宣传,在社区帮助下自己通过“重庆救助通”申请了低保。通惠街道收到申请信息后,立即组织入户调查,按程序将一家三口纳入低保。

  

  綦江区民政局依托“重庆救助通”小程序,打通部门之间、民政内部科室间信息壁垒。对内,除低保、特困、临时救助外,逐步将慈善救助、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社会福利类项目统一归集到“救助通”申办;对外,整合住房、应急等专项救助到“救助通”联办,已有13个救助(福利)事项在救助通通办,有力推动了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数据交换利用,形成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双循环”格局。

  “‘重庆救助通’申请方便快捷,全流程线上记录,救助有痕,公开透明,有效避免‘人情保’、‘关系保’、拖延刁难等问题,社会救助更加‘阳光’”。綦江区民政局负责人表示,从“现场办”到“指尖办”,最快10个工作日内就能办理完结,时限缩短50%,群众等待期减少,幸福感也增强了。截至目前,全区通过“重庆救助通”申请各类救助7386人,救助办结3777人,授权核查8288人次。

  破解合力不聚焦“痛点”

  建立“数字救助”多元帮扶新路径

  

  为集中救助资源,解决重复救助、多头救助、碎片化救助等力量不聚焦问题,綦江区民政局借助“重庆救助通”,创新探索建立多维度低收入人口识别指标体系,从健康、教育、就业产业、家庭结构、生活形态等5个维度12个指标立体综合评估,勾勒困难群众精准画像,推进建立分层分类救助体系。

  为强化部门联动为健全救助体系整合资源,綦江区13个单位进一步厘清救助事项、整合救助资源,建成涵盖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监测对象、低保边缘家庭等7类对象5.8万人的低收入人口信息库,汇聚民政、公安、人社、住建、财政、卫健、残联等部门374万条数据的部门信息库,建立数据共享和动态监测机制。利用“重庆救助通”小程序、民生监察平台、民政资金监管平台、市级监测系统等对困难群众进行发现预警,推进救助公平、公正、公开、精准。

  

  綦江区还积极发挥慈善优势,将需求转化为慈善项目,募集慈善资金965万余元,受益群众5000余人次,实现慈善帮扶与政府救助有效衔接。探索“物质+服务”模式,打造“政府+慈善+社工+志愿者”救助综合体,根据困难群众需求,“一对一”量身定制服务套餐,开展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探视走访、精神慰藉、实物救助等多样化、差异化救助服务。2023年,全区累计投入社会救助资金1.99亿元,为2.87万群众增办3.12万件困难救助政策缺项;撬动社会资金1200万元,关爱服务帮扶困难群众13.5万人次。


原文链接:https://mzj.cq.gov.cn/sy_218/bmdt/gzdt/202401/t20240108_1279623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