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媒体纵横

牢记使命 心系民生 实干笃行——福建民政弘扬“四下基层”作风访民情办实事

发布时间:2023-12-30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记者

  真理之光穿越时空照耀八闽大地,笃行实干步履铿锵谱写山海篇章。

  3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了“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

  民政工作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重心在基层。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是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前,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扎实开展,“四下基层”是重要抓手。心系民生,肩负使命,福建民政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推动民政系统党员干部到基层一线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察民情、解民忧、惠民生,真切体悟“四下基层”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扑下身子,倾听民声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强调,要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两个字。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福建民政把“四下基层”作为倾听民声、汇聚民意的重要途径,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扑下身子、奔赴一线,了解服务对象所思所盼。

  福建老区多,全省83个县(市、区),有69个是老区。今年3月,省民政厅老区工作办公室主任黄展到建宁县调研,听溪口镇高圳村的村民反映,村里有条机耕道一到雨季就泥泞不堪,影响生产生活。

  “现场勘察后,我们安排了10万元资金,对村里的机耕道硬化和水渠工程给予补助,300多户村民和200多亩水田因此受益。今年,类似的项目一共补助了225个。”黄展介绍,老区工作办公室的职责之一就是用好专项资金支持老区建设,并在这个过程中深入了解老区群众的想法。

  养老既是家中大事,也是国之要事。对于在霞浦县民政局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王宋文来说,互助孝老食堂她已经去过多次、并不陌生,但最近一次去让她感受颇深。11月13日,霞浦县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实践活动来到三沙镇东澳村互助孝老食堂,王宋文与其他学员一起帮食堂工作人员洗菜、切菜,以服务者的身份为老年人准备了一餐饭菜。

  “不同于以往检查工作,这次活动让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做民政工作必须贴近服务对象。”王宋文表示,要通过体会“四下基层”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努力把老年人的诉求反映上来,把基层的好做法总结出来,把互助孝老食堂办得更好。

  “小黄,昨天怎么没来看我啊?”“小黄,来家里泡茶呀。”……走在村里弯弯绕绕的小路上,错落的小院中探出一张张笑脸,招呼黄明勉到家中坐一坐、聊聊天。

  黄明勉是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赵岗村的社区助老员,每天穿梭在村里,到老人家中开展上门服务。2016年以来,厦门市各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在每个村(居)配备1至2名社区助老员,专职为老年人提供探访关爱、服务对接与帮助。目前,全市共有1030名社区助老员。

  然而,在多年探索中,厦门市民政局也逐渐发现社区助老员机制在部分村(居)运行不畅,无法有效发挥服务老人的作用。今年,市民政局以“厦门市社区助老员制度运行情况”为主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共收集调查问卷578份,与各区、镇(街道)、村(居)负责养老服务的人员座谈近20次,用时近6个月。

  “职责定位不清、考核流于形式、运营模式不合理是社区助老员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厦门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白锦焜介绍,社区助老员项目以镇(街道)为单位,向运营商购买岗位服务,有些地方助老员项目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项目由不同运营商承接,导致难以形成合力。

  针对这一问题,厦门试点由一家国企“打包”承接社区助老员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项目,在整合社区服务资源过程中保持助老员的公益性和稳定性,将“以老年人为中心配置服务资源”的理念落到实处。

  “四下基层”,下去的是基层,抵达的是民心。福建民政在主题教育中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组织开展进城乡社区、进服务机构、进社会组织、进服务对象“四进”行动。截至11月底,全省累计探访关爱服务“一老一小”31.3万人次,各级民政部门通过深入一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沉到一线,贴心服务

  “‘四下基层’不是刮一阵风,作为一种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它已经融入民政部门的日常工作之中。”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处长廖振华给记者讲了一件他在基层调研时遇到的事。

  今年5月11日,第一批主题教育正在开展,省民政厅困境儿童关爱帮扶服务专题调研组到龙岩市调研,据新罗区红坊镇东浦小学校长反映,该校学生小豪(化名)的父亲正在服刑、母亲失联,日常生活由年迈的奶奶照顾,生活比较困难,尚未纳入政府保障范围。

  了解情况后,专题调研组成员廖振华立即组织市区两级民政部门、镇政府、村委会和学校相关负责人现场分析情况,讲解儿童关爱保障政策,并指导当地民政部门迅速查实情况,按照“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妥善处理。

  半个月后,听说小豪已经被认定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月可以领取1400元的生活补贴,悬在廖振华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下基层不能蜻蜓点水,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廖振华告诉记者,平时在省厅,他经常会视频连线各村的儿童主任,了解基层的儿童福利工作。

  “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2014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州市鼓楼区东街街道军门社区考察,他给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布置的“思考题”成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发力点。

  早上8点半,军门社区综合办事厅内,7名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已经就位。陈盈颖坐在左边第三个工位,她是鼓楼区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已经连续5年在社区上班。

  不一会儿,83岁的林玉英来办理敬老卡年检,陈盈颖在电脑里核对了相关信息,把敬老卡放在读卡器上,几秒钟就办好了。“您的敬老卡已年检成功,有效期到2026年11月。”陈盈颖说着把卡交还给林玉英。

  “能让居民在家门口办的事,就不要让他们跑远路去排队。”军门社区党委书记林丹说,社区综合办事厅还有人社和医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居民办事基本不用出社区。

  西北傍陆,东南面海,作为山海之省,福建完善社区服务的努力不仅体现在陆地上,还延伸到了海面上。

  入冬后,霞浦县溪南海域水温逐渐下降,投放海参苗的好时机到了。在溪南镇西安码头,养殖户的船只往来穿梭,一派繁忙景象。从码头乘快艇出发,大约15分钟后,红顶白墙的漂浮房屋上“党群服务中心”六个大字映入眼帘。

  “这里的居民大多从事海产养殖,在111平方公里的海域内,高峰时人数超过2万,他们需要长年生活在海上。”县民政局副局长陈慧卿告诉记者,社区成立前,所有公共服务都要上岸办理,对于养殖户来说非常不便。在广泛调查了解大家的想法后,县民政局结合职责,通过找依据、建设施、定功能,成立了全省首个成建制的海上社区。

  走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由县民政局印制的“社会救助政策问答”“老年人优待证办理提示”等政策宣传材料整齐码放在综合服务台上。七星海上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吴德枝介绍,社区还有4个服务站,镇民政办主任每月两次进社区宣讲政策、答疑解惑,55名网格员每人负责一定户数开展常态化政策宣传。

  办好实事,排忧解难

  第二批主题教育在群众家门口开展,越到基层越要突出一个“实”字。福建民政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用“实”的标准检验“四下基层”成效,以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得民心、聚人心。

  在福安市长途汽车站旁的一间出租屋内,69岁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陈伏明坐在转椅上看着电视剧,电视屏幕距离他的眼睛大概2米。“手术前,同样是这个距离,电视里的人只能看出面部轮廓,看不清长相。”陈伏明说。

  陈伏明所说的手术,是由宁德市民政局联合宁德爱尔眼科医院开展的“善行福建 光明宁德”低收入人口眼健康公益救助项目的重要内容,项目计划在5年内为全市低收入人口中的5000名白内障患者提供复明手术医疗资助。

  “我们在日常走访调研中发现,社会救助对象中有不少人患有白内障等眼疾,但由于家庭困难、居住偏远、年龄偏大等原因,没能得到及时治疗,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宁德市城乡低保中心主任陈云告诉记者,为了帮他们疗治眼疾,市民政局与专业医疗机构合作,对有意愿且符合手术条件的困难群众进行免费手术。项目开展以来,已有85名特困、低保等民政对象受益。

  “所有市、县(区)应健全社会救助‘一事一议’机制,对家庭经济情况复杂的,可以在申请人诚信申报后,由审核确认机关采取‘一事一议’方法,研究解决特殊个案。”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魏金鲜拿着一份红头文件告诉记者,此项规定是文件的一个亮点。

  魏金鲜手中的文件是省民政厅会同多个部门印发的《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若干措施》,这份于今年11月出台的文件聚焦“进一步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对调研发现的多个普遍性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其中一项举措就是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机制。

  “我接触过一个案例,一名在厦门市集美区长期居住的台湾同胞,生活困难但不愿返台,按照相关政策不在保障范围内,但当地政府和民政部门综合研究后,通过‘一事一议’将他纳入了社会救助保障范围。”魏金鲜说。

  “一事一议”办实事,“一点一滴”惠民生。在魏金鲜看来,“一事一议”机制能够较好平衡制度的刚性与群众需求的多样性,让政策更有温度。

  将乐县万全乡的陈晓晓(化名)同样是“一事一议”的受益者。晓晓的父亲肢体残疾,爷爷奶奶身体也不好,由于生活困难,一家人于2019年被纳入低保。

  今年上半年,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在入户探访时了解到,由于晓晓不是本地户籍,下半年需要到离家数公里的城关小学读书,如何接送她上下学成为一家人面临的难题。为此,县民政局联合县教育局和乡政府,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将晓晓协调到离家仅几百米的小学就读,解了这家人的燃眉之急。

  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福建民政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截至11月底,全省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入户走访摸排困难群众17.5万人次,了解发现群众救助需求,精准实施救助帮扶,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融入“四下基层”,同步践行,相互激荡,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不断贡献着民政力量。

  (记者 柳 旭 周冉冉 孙彦川)


原文链接:https://www.mca.gov.cn/n152/n166/c1662004999979996910/content.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