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社会调查

彭水:织密“三张网” 积极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县

发布时间:2023-12-25 作者:佚名 来源:重庆市民政局

  近年来,彭水县大力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不断建立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政策、制度、机制,使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为积极参与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县,推动创建儿童友好城区和儿童友好社区注入了新动能。

  完善权益保障网

  护好未成年人“成长路”

  

  彭水县家庭教育协会心理专家在万古镇中心校对留守儿童开展“互动育童心”心理健康教育课堂

  近日,彭水县未成年人殷某和往常一样在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早早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学习。在浩瀚的书海中汲取知识,让这个少年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盼。而在之前,殷某成为了一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彭水县民政局第一时间向县法院申请转移监护权,并指定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为监护人,解决了殷某生活学习困难。

  依法保障未成年人权益,事关未成年人健康安全成长。一直以来,县民政局致力于强化未成年人兜底保障,加大未成年人侵权伤害行为保护,在监护权转移方面积极探索并取得良好实效,筑牢了未成年人生存发展底线。

  积极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县民政局会同县公安局、县教委、县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加强联系,每年扎实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作用,强化监护兜底职责,对未成年人流浪乞讨或者身份不明、暂时查找不到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92条明确的情形的,依法承担临时监护职责。通过实施专项行动和干预帮扶处置,将残疾、患病的农村留守儿童依法纳入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全面消除了无人监护、失学辍学现象。

  为有效保障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为特困儿童发放生活补贴1258人次、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1958人次、发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费1230人次,将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最新标准落到实处。

  构建阵地覆盖网

  建好关爱保护“大矩阵”

  今年7月,彭水县普子镇凤凰村留守儿童暑假托管班正式开班,托管班利用教师资源邀请专业辅导老师、师范类在校大学生和志愿者组成志愿队伍,设置了学习课堂、科普知识、书法等内容,共同为30余名孩子提供“托”“管”“教”服务,有效破解了暑期留守儿童教育及防溺水安全难题。

  将未成年人服务阵地延伸至“最后一公里”,得益于彭水县共同打造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服务网络。近年来,县民政局不断构建形成“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镇街配合”关爱服务阵地体系,建立起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强大矩阵。

  全面增强乡镇(街道)、村(社区)服务未成年人能力。在39个乡镇(街道)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站,分别配备专职儿童督导员一名,296个村(社区)分别配备专职儿童主任一名。积极组织乡镇(街道)、村(社区)对全县3000余名留守儿童建档立卡,签订委托监护协议书和确认书,并定期更新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家庭成员、家庭收入、学习生活等资料信息,壮大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力量。

  依托学校等现有资源,建立形成学校、家庭、社区、政府未成年人保护的联系纽带。彭水县在靛水第五小学、三义中心校、润溪中心校等10所学校投入未保资金200余万元设立“亲情驿站”和“心灵之家”,为在校留守儿童提供了关爱保护和心灵慰藉的阵地。

  强化服务力量网

  下好齐抓共管“一盘棋”

  

  2023年“牵手助成长·关爱暖童心”活动捐赠仪式

  前段时间,市救助管理站“牵手计划”项目组前往彭水县救助管理站,以彭水县万足镇中心校为试点,实施“牵手助成长·关爱暖童心”微项目。该项目重点关注当地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群体,为在校学生开展思想、心理及安全三大主题课堂教育,围绕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立社会工作发展制度等具体帮扶任务,重点提升本土社会工作服务的整体水平和专业性。

  儿童成长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参与支持,充分发挥党群力量、链接社会资源是未成人保护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彭水县大力实施“牵手助成长.关爱暖童心”微项目、“苗乡护童”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服务项目等,拓宽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渠道,不断壮大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力量。

  培育“护幼”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队,充实未成年关爱保护工作队伍。以提高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护幼”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队,组织“护幼”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队深入各村开展关心未成年人服务活动,在各村里开展防性侵、防烫伤、暑期防溺水等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政策宣传,共计服务500余人次。

  汇聚社会公益慈善资源合力,助力儿童全面发展。发挥社会组织服务功能,积极为三义乡、大垭乡等乡镇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咨询、课后辅导等社会工作服务,促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有力地营造了关爱留守和困境儿童的良好氛围。


原文链接:https://mzj.cq.gov.cn/sy_218/bmdt/gzdt/202312/t20231208_1267468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