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社会调查

中国东盟青年交流分享创新创业故事

发布时间:2023-11-17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原标题:

  中国东盟青年交流分享创新创业故事

  ——命运与共 青春弄潮

  一次共商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的盛会,一个中国—东盟青年创新创业的对话交流平台,一场促进华侨华人新生代发展的“头脑风暴”……

  11月3日,2023年中国—东盟青年论坛在邕举办,近1000名中外嘉宾跨越山海相聚,围绕“聚焦青年创新创业,赋能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主题,共绘中国—东盟青年深化合作、升华友谊的美好愿景。

  在交流思想中达成共识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关键在青年交往。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友谊深植,青年见证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深厚情谊,也肩负着融通内外的历史使命。

  “鉴于中国和东盟深厚而广泛的文化和历史渊源,我们需要为交换生创造更多的平台和机会,使其能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中国—东盟中心教育文化旅游部主任贺迪在致辞中说。

  “近年来,广西与越南的经贸合作发展迅猛,广西多所高校与越南多所大学保持着密切交流与合作,吸引了很多像我这样的越南学生到广西求学。”坐在台下仔细聆听的广西民族大学越南留学生阮氏秋江表示,得益于广西—越南的直达航线、公路、铁路、海上航线和跨境产业物流配送圈建设,越来越多新鲜的越南农产品出现在广西超市、商店的货架上,她在广西也能吃上家乡的新鲜水果。

  通过青年使者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友好交往中深化合作、升华情谊,成为与会嘉宾的共同心声。

  在分享成果中促进共育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浪潮中,在“互联网+”引领的新经济新业态下,青年一代成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如何指导青年在方向选择、能力支撑等方面开好局、起好步,各国演讲嘉宾抛出了自己的培育观点和成果。

  “‘政用产学研’是一种创新合作系统工程,是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的系统合作,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及创新环境与最终用户的对接与耦合,是对产学研结合在认识上、实践上的又一次深化。”广西民族大学校长谢尚果将“政产学研用”升级发展,提出“政用产学研”创新合作系统工程。“该工程有助于教育与产业的同频共振、双向奔赴,有助于稳定青年就业、保障社会民生。”他说。

  “拉曼大学软技能开发证书课程是学校一项标杆性成果,获得学生、教师、参与组织单位、社区,甚至雇主们的正面回馈,在校内校外皆取得了不错的口碑与表现。”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副校长钟志强以该校的特色课程为典型案例,详细阐述了马来西亚高校如何通过技能发展参与相关的课程、项目,让学生从学习的角度出发,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独当一面。

  在聚集智谋中推动共创

  论坛上,各国青年将自己的创新创业故事和独到智慧倾囊相授,为广大中国—东盟青年提供了有效参考和学习榜样。

  “救死扶伤的植入式医疗器械掌握在国外企业手里,中国谈何说自己是制造大国?”广东中科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工程师陈贤帅说,“于是,我毅然决定转换课题,10年来我只做一件事:做中国自主品牌的植入式医疗器械。”

  在讲台上,陈贤帅给大家讲述了他的创业故事,“经过3年多次重复实验,我们终于打破了国外的垄断,研发出自主知识产权包括制造装备、溶液配方、生产工艺的整个材料和表面处理技术。”

  马来亚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万雪黎带来了华为、吉利汽车等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进行技术合作的成功案例,以期给在场青年关于创新创业的启迪。她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马中两国投资,为当地创造了多个领域的岗位,马来西亚年轻人可以就近到企业工作,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

  积力之举无不胜,众智之为无不成。当前,中国和东盟青年的友谊之船,正乘着合作共赢的时代浪潮,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而奋勇向前。(记者 罗 琦 通讯员 杨 樯)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zbgx/202311/t20231114_669789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