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社会调查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践行者

发布时间:2023-11-10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肩负着新时代教育文化交流的使命,在异国他乡用汉语传递友谊,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大门。近日,记者来到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采访孔院的中方教师,记录她们克服重重困难,促进不同文明沟通对话,架起友谊之桥的故事。

  促进友好交往

  “今年是我在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任教的第八年。”广西民族大学公派汉语教师路亚,由此开始她的讲述。她为当年的这个决定感到自豪。

  2015年,在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攻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路亚,如愿以偿地踏上老挝的海外教学之路。经过几年的历练,2021年,表现优异的她被学院委派任教老挝党中央组织部高级干部班。在此之前,路亚的教学对象都是公务员、大学生、当地教师和中学生。路亚说:“高级干部班学员虽然工作非常繁忙,但每天早上还是抽出时间来学习。”这些学员年龄偏大、中文零基础,且要学较多的专业用语,这对路亚来说,在感到自豪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教学压力。

  路亚至今还记得高级干部班开学第一课自己忐忑不安的心情,但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她最终还是克服了畏难情绪,根据学员提出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授课。“这些部级领导虽级别较高却平易近人,对我很包容。”路亚回忆道。经过两年的磨合,她越来越得心应手,学员们的中文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今年5月,广西民族大学校长谢尚果到访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高级干部班学员——老挝党中央组织部人事局局长维莱婉作为学员代表,全程用中文发言,让路亚备感欣慰。

  除了日常教学,路亚还是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活动组负责人。“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能让老挝民众对孔子学院、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她说。学院每年都开设20至30场文化活动,其中孔子学院日、中文歌曲大赛以及老挝文化中心和使馆共同举办的一些节庆活动都比较有影响力。

  路亚介绍,随着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深入发展,在中老两国政府以及广西民族大学和老挝国立大学的共同支持帮助下,孔子学院积极开展汉语教学和中老文化交流活动,逐渐发展成为老挝汉语教学权威平台和中老友好交往平台,在培养老挝汉语人才、促进中老文化交流以及赓续中老传统友谊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后我还要在汉语教师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助力中华文化在老挝传播。”路亚说。

  

  路亚正在为老挝党中央组织部高级干部班学员授课。(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传播中华文化

  今年是陈钟铃在老挝任教的第五年。她印象最深的,是到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上的第一节课。“学生并没有因为我是新老师而不尊重我,有一位学生主动用零星的英语为我翻译,我很感动。”她回忆道。

  2019年,来自广西梧州的陈钟铃通过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和广西民族大学的层层选拔,成为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文教师志愿者,经过3年的磨练后,正式成为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一名公派汉语教师。那时,初来乍到的陈钟铃不会讲老挝语,上第一节课时,凑巧又遇上还不会讲汉语的基础班学生,贴心的学生用巧妙的方法化解了当时的尴尬。“他们的热情和友善,让我更加坚定了把汉语教好,让更多的老挝民众了解中国的决心。”陈钟铃说。

  时间总是一晃而过,如今的陈钟铃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优秀教师。她告诉记者:“目前我主要负责学院本部中文教学工作的安排,包括教基础课、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等。”除了行政工作,陈钟铃还负责孔院汉语兴趣班的教学。随着中老两国合作交流日渐密切,兴趣班越来越火爆。“我们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报名链接,名额一下子就被抢完了。”陈钟铃说。兴趣班的学生来自不同年龄段、不同行业甚至不同国家,但他们都有着相同的目标,那就是学好汉语,了解中华文化。陈钟铃还记得曾教过一位来自韩国的老人,这位老人因为在老挝开办公司需要跟中国人沟通交流,所以报名来学习汉语。“虽然年纪比较大,记忆力也不太好,但他每次遇到学习上的问题,下课后都会主动向我请教。”陈钟铃说,她为自己能帮助这位老人学好汉语而感到开心。

  汉语兴趣班的开设满足了老挝许多民众学习汉语的需求,然而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员也给授课老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为此,陈钟铃总结出一套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面对老挝国防部、公安部等单位的高级干部学员,她适当增加专业用语词汇,减少其他日常用语的学习压力;面对来自老挝移民局等单位的学员,她根据学员岗位需求补充专有词汇;面对年龄比较大的学员,她相应地放慢授课进度。“在授课过程中,我也学会了一些老挝语,在课堂上会用翻译法来教学。”陈钟铃说,在学生进步的同时,她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成长。

  “走在校园里,学生会用汉语跟我打招呼,我教会他们说汉语、认识中国,这让我很开心,很自豪。”陈钟铃的话语里,有满满的成就感。

  

  陈钟铃带领老挝国家政治行政学院孔子课堂学生体验“剪窗花、写福字”文化活动。(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增进民心相通

  “我第二个外派的国家是老挝,这里也是我完成从志愿者到公派教师身份转变的地方。”公派汉语教师郭婉莹说,如今她已在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任教两年多。

  对郭婉莹来说,和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机缘得从自己的专业谈起:“我本科和研究生攻读的都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之后也一直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发展。”在来孔院工作之前,她就对老挝民众喜爱中文有所耳闻。“当时老挝民众到孔院学习还是线下报名,老挝民众为了能报上名,到孔院通宵排队,我被大家学习中文的热情打动。”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来到老挝,站上讲台,去感受这份热爱。

  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是老挝高等院校中第一个开设中文师范本科专业,也是全球第一家独立开设中文师范本科专业的孔子学院。郭婉莹从最初的“新手”渐入佳境,被委以重任,负责孔子学院中文师范本科专业二年级的基础课和语法课教学。

  “起初在接到教学任务时,我不可避免有一定的压力,因为培养学生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懂‘是什么’,还要懂‘为什么’;不仅要会‘说’,还要会‘教’。”她深有感触地说。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郭婉莹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摸索出优秀的教学方法。如今,孔子学院第一批中文师范本科专业大三的学生已于今年9月前往广西民族大学就读。看着学生在机场的合影,到广西迎接新生活,郭婉莹很有成就感。“希望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能够带着自己储备的专业知识去感受更广阔的世界。”郭婉莹说。

  在异国他乡打拼有诸多不易。郭婉莹告诉记者,她能够坚持下来,离不开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是他们的理解和包容让自己更专注地做好工作。此外,孔子学院还有一群并肩作战的好队友,大家互相支持和照顾,让她备感温暖。充满求知欲的学生更是她的动力所在,郭婉莹回忆,第一次辅导汉语桥比赛,参赛的学生特别真诚地对她说“老师,谢谢你”,她特别感动:“或许就是因为在我的工作中有很多与之相类似的画面,汇聚成这份热爱,支撑我一直走在这条大道上。”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作为外派中文教师来到老挝,教更多的老挝民众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深化人文交流,增进民心相通,是我们国际中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我们的骄傲和荣光。”郭婉莹说。

  

  郭婉莹正在给孔院中文师范本科专业学生讲授汉语专业知识。(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zbgx/202311/t20231108_6695406.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