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社会聚焦

来宾市大樟乡:志愿服务擦亮乡村文明底色

发布时间:2023-07-20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志愿服务擦亮乡村文明底色

  ——大樟乡志愿服务助推移风易俗工作综述

  近年来,来宾市大樟乡始终坚持将文明乡镇创建与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等工作相整合,不断开拓志愿服务,助推环境整治、乡风文明、产业振兴等发展,推动文明村乡建设。

  “家畜家禽要圈养,柴草垃圾别乱放,污水不能到处淌,环境卫生保健康……”这是大樟乡花炉村志愿服务队,用自编自演快板书劝导村民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一个场景。

  大樟乡共有77支志愿服务队,每年累计开展理论宣讲、文化体育、文明劝导、环境整治等各类志愿服务400余次。志愿者深入村屯,用接地气、沾泥土、带露珠的方式,开展群众需要的理论宣讲、文艺汇演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打通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理论宣讲90余场次,受益人数达2000余人。

  “逢年过节都有晚会看,内容大多精彩有趣,特别是今年端午节上演的移风易俗小品,用诙谐的语言让我们了解到新时代的文明新风,比如丧事简办、喜事新办、节俭养德等等。”回忆起6月20日,大樟乡举办的“讴歌新时代 文化进万家”暨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文艺汇演,观众覃会玲如是说。

  结合“春节、中秋、端午”等重要节点,大樟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全乡25支文艺队积极排练,共开展“我们的节日”+文化进万家等贴近群众的文艺汇演活动80余场次,形成“月月有宣讲、周周有活动、天天有志愿”的文明实践良好氛围,让文明新风在浓郁的“节味”和稀松平常的点滴生活中渐入人心,推进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工作常态化。

  群众是移风易俗工作的主体对象,树立文明乡风必须发挥群众作用。大樟乡动员党员干部、网格员、乡村公益性岗位保洁员等480余人组成“宜居乡村”志愿服务队,采取定期清扫和日常保洁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村庄公路沿线卫生清理、背街巷道杂物清理等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为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该志愿服务队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对村内外宣传标语、文化墙等内容进行了更新换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一约四会一队”等宣传内容,通过彩绘、标语等多种形式上墙,营造浓厚的乡风文明氛围。目前,全乡8个行政村、75个自然屯的“一约四会一队”制度上墙覆盖率达100%。此外,“宜居乡村”志愿服务队积极动员村民加入到绿化美化实施行动中来,在房前屋后“见缝插绿”,道路两侧栽花种树,用“微改造”提升大环境,装扮乡村新颜值。

  紧扣为民服务这一宗旨,大樟乡利用77支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阵地,深入开展理论宣讲、移风易俗等系列文明实践活动。乡三家班子领导成员、驻村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等30余人组成了乡、村两级文明实践宣讲队,以“集中宣讲+入户宣讲”的方式,把“大道理”变为“小故事”,积极利用“大喇叭”广播、村民微信群等,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学习党的新政策、新思想。利用农家书屋,大樟乡开拓了“农家书屋+X”共建共享的新模式,组织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读书分享会、农业技术培训等各类活动30余场次,让老百姓吸收新思想,汲取新能量。利用“文明实践积分制”引领文明新风尚,主动申报善行义举、好人好事,累计积分兑换物品等福利机制,极大激发了村民参与移风易俗的热情,提升了群众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旧习破除,新风习习。下一步,大樟乡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促治理,激励更多新时代青年志愿者和基层干部投身乡村文明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在文明实践中取得新作为,展现新面貌。(余宇)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zyfw/202307/t20230719_6638014.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