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特别关注

不打扰的邂逅——大熊猫

发布时间:2020-02-24 作者: 来源:

  之前我们介绍过秘境之眼这档央视短视频节目,之前我们介绍过一种中国特有的鸟类——绿尾虹雉,其展翅在阳光下如虹般的绚烂羽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因为其数量稀少,是我国珍稀雉类,所以也成为鸟中熊猫。说到熊猫,我想今天我们不打扰的邂逅中,就来谈谈我国的大熊猫。

  大熊猫,不用多介绍,全世界几乎没有人不喜欢大熊猫,甚至不少人对大熊猫痴迷到狂热的程度。作为我国特有的物种,大熊猫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大熊猫的标准中文名称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在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生活中的大熊猫的臼齿发达,爪子除了五趾外还有一个“拇指”。这个“拇指”其实是一节腕骨特化形成,学名叫做“桡侧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

  而中国对于大熊猫的认知早在,中国人对熊猫的认识由来已久,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书经》称熊猫为貔,《毛诗》中大熊猫被称为白罴,在《峨眉山志》中将熊猫成为貔貅,《兽经》重则称为貉。大熊猫也在《本草纲目》中出现过,李时珍将其记载为貘。

  作为一级保护动物的大熊猫,其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分布相当狭小仅限于中国陕西秦岭南坡,甘肃、四川交界的岷山,四川的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彼此分割的6个分布区域,栖息于海拔为1400-3600米之间的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的山地竹林中,总栖息面积为29500平方公里。而这些区域中遍布高山、河流,间或有公路、耕地等,大熊猫的气息范围再被分离成更小的单位,所以算下来其栖息地实际面积不足总面积的20%,仅有约5900平方公里。

  截至目前,我国大熊猫总计有30个小的种群,总数为1000只左右。其中除四川卧龙外,每个种群不足50只,有的仅有10余只,是属于高度濒危的物种。

  作为极其宝贵的自然历史遗产,大熊猫身上所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我国一直致力于对于大熊猫的保护,除了建造保护基地外,更是对其栖息地接近权力进行保护,因为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尤其是在促进野外和饲养大熊猫的繁殖方面,完善和强化管理手段,采取科学的方法,为大熊猫的生存创造必需的条件,稳定进而发展大熊猫种群数量,发展和恢复大熊猫的潜在栖息。

  目前能够经常维持10只以上饲养种群的单位仅有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陕西省珍惜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和北京动物园4家。截至2013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1864只,增长了16.8%,而截至2019年11月,全球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600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