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热门资讯

陶寺遗址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4-11-16 作者:佚名 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网

  陶寺遗址博物馆。

  

  

  

  

  

  

  

  

  

  

  陶寺遗址博物馆基本陈列厅序厅。

  

  

  陶寺遗址博物馆基本陈列厅“尧”字墙的现代黑体字。

  

  陶寺遗址博物馆基本陈列厅“尧”字墙的文尧陶扁壶上的字。

  

  陶寺遗址博物馆一层大厅。(图片由山西日报记者冯思泉摄)

  陶寺遗址博物馆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占地面积74.4亩,建筑面积9998平方米,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工程“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展示节点。

  陶寺遗址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四大早期都邑性遗址之一,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重要支点,是早期中国的代表性遗址。陶寺遗址博物馆外观设计呈现“中”字形态。展陈设计以代表自然与文明之“光”为核心理念,展现陶寺先民经天纬地的时空经略,筑城建宫、敬授民时、以礼治国的都城图景。

  馆内主展览由三个主体展厅构成,通过文物展陈、场景复原及重要历史节点科技再现的多样方式,将陶寺遗址的考古成果进行充分、有效的转化,全面展示距今4300年至3900年陶寺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充分解读陶寺文化“光被四表协和万邦”的精神品质,深入阐释陶寺遗址展露出的一个早期国家都城的盛大气象,及其之于“中华文明探源”、坚定文化自信、助力民族复兴具有的重要意义。

  光被四表 协和万邦

  ——写在陶寺遗址博物馆开馆之际

  为了一个博物馆,可以奔赴一座城。陶寺遗址博物馆就是这样一处所在。11月12日,这座位于临汾市襄汾县的博物馆建成开放。4300年前的故事,由230件(套)珍贵文物向您娓娓道来。

  一眼千年
在这里阅读文明之源

  让我们把历史的时针拨回到距今约4300年至3900年前。此时,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正进入新的重要阶段。以陶寺为代表的中原地区,在广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的基础上创造发展、迅速崛起、走向一体……铜器、玉器和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蟠龙纹饰的彩绘陶盘等,来源十分广泛,元素汇聚四方……

  时光荏苒,素月流空。1958年陶寺遗址被发现,1978年被正式发掘,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陶寺文化”的命名地,陶寺遗址出土大量珍贵文物,陆续考古发现了城墙、大型建筑基址、祭祀遗迹、手工业作坊区和墓葬区等;还有部分学者推测可能与天文观测、计时等有关的遗迹和遗物……这反映出,距今4000多年前后以陶寺为代表的中原地区,在引领中华文明发展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方关注支持下,国家文物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省和临汾市党委政府持续发力,考古研究和遗址保护利用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陶寺遗址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成为一个重要节点。“陶寺遗址博物馆的建成与开放,是中国考古和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史上的大事,更是新时代以来中华文明历史研究不断引向深入、大遗址保护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缩影,具有里程碑意义。”11月6日,北京,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如是说。

  且听风吟
让文物诉述沧海桑田

  穿越时光的河,沐浴盛世光辉。

  陶寺遗址博物馆的建成,让这里成为梦开始的地方。多璜联璧、彩绘蟠龙纹陶盘、铜蟾蜍片饰、绿松石镶嵌腕饰、彩绘漆木器、骨质口簧……230件(套)珍贵文物,在这里集中亮相,结合光影、数字化等技术,全景式展示陶寺遗址在城址规划营建、手工业制造、艺术创造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并为观者提供探索性思考空间。

  60年一甲子,风雨兼程。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工作者,幕天席地,青灯黄卷,殚精竭虑,持续工作,尤其2002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以来,更是取得许多突破性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在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中做出了“陶寺”贡献。

  其中,考古工作者在陶寺内城取得一系列重要发现,内城1号建筑基址面积达6500平方米,是迄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大的单体夯土建筑基础之一,内城被判断为类似后世都城中“宫城”性质。在内外城之间有多处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大量文物,且出现鼍鼓、土鼓、石磬等固定组合、固定数量、固定位置的现象,反映“礼乐制度”很可能初步形成;许多小型墓葬没有任何随葬品,说明当时不同群体之间社会地位差异显著,阶级分化严重。这些发现生动表明,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进入新的重要阶段,陶寺早、中期聚落已经初步具备早期国家特征。

  这些最新考古发掘及研究成果,都在陶寺遗址博物馆得以呈现。在这座气势恢宏、“中”气十足的建筑之内,一条金色光带,以“文明”之名贯穿始终,导引观者穿越“文明蕴化”“煌煌都邑”“早期国家”……立体、全面阐释着“光被四表协和万邦”的陶寺文化,及其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熔古铸今
用自信传承伟大文明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

  陶寺遗址,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遗址,出土各类文物5500余件,揭示了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蕴含着文化自信的中国密码,是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程的重要支点。

  陶寺遗址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提升了陶寺遗址价值展示阐释水平。馆舍建筑依托历史冲沟地理环境,遵循低碳绿色原则,巧妙融入考古遗址与当地乡村环境,未来将承担遗址文物展陈、考古研学科普、文创研发、临时展览引进、遗址公园管理等功能;与正在建设中的考古研究用房、游客服务大厅等,共同为陶寺“大考古”和文物的保存、研究、展示提供高标准设施场所,为游客参观游览、当地村民休闲游憩提供现代化的公共文化空间。

  承载历史,凝结记忆。博物馆是看得见的民族精气神,是摸得到的文明根与脉。如何让“藏在深闺”的文物走出库房,焕发生机,陶寺遗址博物馆时不我待。

  据悉,陶寺遗址博物馆开馆以后,将持续改进展陈内容,依托正在持续开展的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研究,不断充实展品和成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站、陶寺遗址现场展示、考古研学中心等形成功能互补。同时联动临汾乃至山西的优质文旅资源,引流旅客,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创新提供生态化、体验式、研学型的产品服务,提供大遗址保护利用的中国方案。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期望,万众翘首的彩绘蟠龙纹陶盘、从未公开展示的圭尺、山西史前时期第一件牙璋……能让您眼前一亮;4000多年前陶寺先民筑城建宫、敬授民时、阡陌交通、以礼治国、协和万邦的早期国家基本面貌……能让您源源不断汲取精神力量。

  方寸之间,一览千年。

  今天,我们对望陶寺。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请从这里开始。(朱慧)

  

  创新展陈方式 带你穿越古今

  陶寺遗址博物馆在展陈设计中大量采用了数字化手段,以增强观众的沉浸式体验。馆内多个展区通过3D建模、全息投影和虚拟交互等技术手段,将陶寺遗址的历史、文化与科技相结合,使观众能够“穿越”至古代场景。

  馆中多个展品配置了数字化交互设备,观众能够自主探索展品背后的故事。通过触摸屏,观众可以查询展品的详细信息,包括材质、用途和制作工艺等,以更全面地了解每一件文物的历史意义。此外,一些设备还允许观众与数字化文物互动,模拟触摸和查看文物的内部构造,进一步提升了观展的参与感。

  展厅中的虚拟复原技术还为观众呈现了尧帝时期的宫殿布局,观众可以直观地看到都城的建筑结构与功能分区,在虚拟空间中感受陶寺遗址作为早期国家都城的宏伟气象。

  展馆中还配备了自助扫码听解系统,观众可通过手机扫码自行收听讲解音频,补充现场展示的解说内容。整个博物馆的数字化展示在细节处着重设计,使得每一处展品都具备多重信息层次,从而满足观众的多角度探知需求。

  陶寺遗址博物馆的这些数字化应用,为传统文物展示注入了更多科技元素,使早期中国的历史得以更生动、直观地呈现,为观众打造了一个多维度的历史体验空间。(冯思泉)

  

  陶寺遗址博物馆游览小贴士

  博物馆门票如何预约?

  陶寺遗址博物馆实行预约购票参观。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特定对象实行门票免、减政策。具体是:人民教师、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以及全日制大中专学生半价;现役军人、人民警察、消防救援人员、革命伤残军人,身高1.4米以下儿童,60周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持相关证件免费入馆。

  陶寺遗址博物馆开通网上预约窗口服务平台,以满足更多游客需求。门票预约提供个人预约和团体预约两种方式,均采用实名制。门票可通过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进行线上预约。预约成功后凭二维码或本人身份证,作为入馆检票凭证。团体预约时,须提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持护照、户口本和身份证以外的证件参访的游客,可通过人工窗口取票。具体详情咨询电话:0357-3535666,0357-3535999。

  4条主题文化旅游线路推荐

  以陶寺遗址博物馆为中心节点,推出包括壶口瀑布、大槐树、云丘山、乾坤湾等5A级景区,小西天、广胜寺、汾城古镇等文物古迹,以及临汾市博物馆、丁村民俗博物馆、晋国博物馆等在内的文化遗产之旅、尧文化研学之旅、博物馆之城之旅、壮美山河之旅4条主题文化旅游线路。(张志刚)


原文链接:https://www.shanxi.gov.cn/ywdt/sxyw/202411/t20241113_969036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